强化中西医结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2023年确定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奋进之年。近年来,中医药发展成绩斐然,然而,对照高质量发展的标尺,中医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与会人士一致认为,目前,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中医药治病的特色优势尚不突出,中医药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尚不完善,中医药发展缺乏强劲的创新驱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未能互相促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秦怀金强调,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是人才和科技创新。他认为,科技创新是目前中医药发展“短板中的短板”,其原因在于:整体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与需求脱节;中医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强,创新人才不足;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结合不够紧密;中药企业创新活力不足等。他提出,发展中医药不仅是中医药医疗机构的工作,也是综合医院中医药部门的工作,而中西协同、中西结合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工作,因此,要以“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和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孙志诚看来,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是:中医药研发创新能力不足,鼓励创新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中西医结合的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中西医防治疾病的有效模式;中医药人才培养能力有待提高;中医院生存发展相对困难,谋求发展与坚持特色之间存在现实矛盾,
为此,孙志诚建议,着力打造好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双中心”;加快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打造好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重大基地;大力开展中西医结合有效模式的探索和推广;促进省域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大力支持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加强药品监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司副司长李茂忠认为,推动中医高质量发展,还要加强对中药的监管。
李茂忠介绍,中药监管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三个方面。近些年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了一系列监管举措,包括开展饮片专项整治、组织生产专项检查、加强经营流通监管、优化完善药品抽检、强化监测评价等。然而,中药监管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多:在中医饮片方面,中药饮片不合格率相对较高,小散布局仍较明显;在中药材方面,中药材用途广泛,管理复杂,存在农药残留风险,价格波动较大;在中药制剂方面,中药制剂生产链条长、环节多,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存在个别偷工减料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李茂忠建议成立专家工作小组,鼓励中医药企业将中药材种植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推动《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同时强化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的监管,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利用好中药审批的“四个通道”,完善中药法规体系建设,加强中药监管科学研究,加强监管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国际传统药监管合作。
向科技要答案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长顾金辉提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支撑。他说,新形势对中医药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中医药发展要通过科技创新端发力,向科技要答案。
他建议,在中医药原创理论方面进行实证研究,搭建方法学平台,丰富和发展中医特色理论;基于中医药临床的理论研究,对四大慢病的诊治方法进行创新;对名老中医的经验传承开展深化研究,同时对民间特色医药及诊疗方法进行挖掘、整理和应用,形成针对优势病种与疑难疾病的中医诊疗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认为,加强中医药的科技发展要注重三个关键字:一是“强”字,要具备解决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关键科学问题和开展源头技术创新的能力,提高中医药对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二是瞄准“高”字,要能够参与国际科技和医药竞争;三是“新”字,注重挖掘中医药原创理论,发现生命科学的新规律以及新的医学思想,研发新的技术,提出新的疾病诊治方案。
为此,他提出,要集成应用多学科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开展融合创新研究;要以中医药为主体的多学科结合创新性人才队伍;要加强国际合作,让世界学者亲身感受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与科学内涵。
刘良认为,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需要创立现代中医临床“病证”结合诊疗新模式,创建“证候药理学”新学科,建立“BT(多元组学生物技术)IT(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中医新药创制新范式。
“以多元组学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多学科融合创新前沿技术,是开辟中医药科技创新新赛道、赢得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强大动力引擎,值得高度重视与整合应用。”刘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