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主任景军在2021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安宁疗养与生命文化论坛上分享了一组数据:2018年,全国共有2.83万人接受安宁疗养服务,同年,我国有256万癌症患者死亡,总死亡人数超过800万,估计接受安宁疗养的人数约为0.3%。
更多的人是如何离开的?
2010年,清华大学与山东大学联合开展了临终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研究,发现90%以上的城市人口在医院死亡。
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社会地位越高,越有可能在医院走到生命的尽头。景军这样总结上述数据。
除了生死分离,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难的考验。
湖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陈永毅曾分享,约80%的癌症患者在晚期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疼痛症状,约60%的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及其亲属的生活。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安宁护理专家路桂军团队陪同歌手赵英俊安详死亡。在家访中,赵英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疼痛和呼吸困难。他每次呼吸都用尽全力,身体上的痛苦可想而知。
在痛苦中做最后的煎熬,在插管中不甘心去世,谈生死相安?
这就是和平护理的意义——引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定义,和平护理是为终末期或老年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护理和人文护理服务,控制疼痛和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和平、有尊严地死亡。
社会力量:安宁疗养行业的加速剂。
安宁疗养起源于1947年的英国。自2016年被列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来,安宁疗养在中国迎来了发展时期。
自2017年起,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将部分安宁治疗服务纳入报销范围。截至2020年底,国家已启动两批91个市(区)国家安宁疗养试点。在政策鼓励下,全国510家医院设立了安宁疗养(临终关怀)科。
公立医院开设安宁疗护科的趋势方兴未艾,部分杂音逐渐显现。
由于安宁治疗只采用舒缓治疗,医疗费用明显低于积极治疗,科室难以盈利,影响医院整体收入;同时,安宁治疗意味着医患双方都不再为生命而战,这与医院需要评估的死亡率相反。因此,公立医院普遍不重视安宁疗护。
同时,和平治疗不仅属于医疗问题,死亡伴随的疼痛往往包括身体疼痛、心理疼痛、精神疼痛、社会痛苦和经济痛苦,这也意味着和平治疗是一个涉及多学科跨境的社会问题。
毫无疑问,面对国内市场广泛的潜在需求,和平疗养行业迫切需要社会力量的补充和驱动。在此背景下,泰康保险集团已全国26个城市布局了养老社区,主动扛起了这面旗帜。
泰康探索:安宁疗养与生命礼仪服务融为一体。
今年3月28日,位于北京的泰康养老社区泰康之家燕园正式启动安宁疗养项目。
泰康健康投资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终极关怀执行官陈平在演讲中分享了该项目的半年表现:共服务22名老年人,所有老年人选择面对背后的事情,并使用泰康提供的殡葬服务。
半年数据总结为泰康从事安宁疗养提供了新思路。
安宁护理强调身体、心脏、社会、精神四位一体的干预模式,需要由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合作,这意味着劳动力成本高,服务费重。
但考虑到患者的支付意愿和医疗保险的支付强度,大多数和平护理项目的价格无法覆盖运营成本,因此亏损是行业的常态。
基于泰康近半年的实践经验,陈平大胆推断,将和平疗养与殡葬服务相结合,可能会促进我国和平疗养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