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重庆市多家医院反映急缺西地兰、鱼精蛋白和间羟胺等药品,有的医院为了抢救病人甚至只能
“
打白条
”
向别的医院借这些药品。
记者调查发现,这是一些价格低廉、效果很好的常用药品,此类药品缺货的现象在不少医院存在,甚至影响到医院的日常救护工作。
廉价药不见了
西地兰、鱼精蛋白和间羟胺是心血管疾病及抢救常用药,有着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临床使用经验,被证实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目前没有替代药品。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主治医师熊毅说,该院一个月西地兰注射液估计需
50
支左右,但药剂科的存货只有不到
10
支。近年供货商减少了供货,除非碰到危重的病人,一般病人每人只能使用一支。
该市江北区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李苌清介绍,目前,该院有西地兰
298
支,日均用量在
10
支左右。间羟胺
300
多支,日均用量在
100
支左右,一次较大的车祸抢救手术就需
200
支。鱼精蛋白仅存
3~5
支。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区县医院和规模较小的医院,已经出现了此类药严重缺货的情况。江津区人民医院就曾向重庆市肿瘤医院发出请求,希望支援这一类药品。
“
我们也缺,也想找大医院借。现在借不了了,大医院也缺。
”
该市肿瘤医院药剂科表示。
记者走访多家医院了解到,除西地兰、鱼精蛋白和间羟胺外,另外一些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也非常紧缺,有的甚至已经消亡或正在消亡,如西南药业的注射用索索茶碱和福安药业的注射用头孢硫脒等。
与此同时,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心得安片、治疗深部皮肤感染必用的
“
特效药
”
鱼石脂软膏、调理妇科雌性激素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等低价常用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货问题。这些药品在采购过程中,常被厂家告知原料缺乏、厂家暂时不生产等。
利微拒生产
西地兰每支
3.6
元、间羟胺每支
3.7
元,这些临床使用效果好、价格低的好药为何渐渐消失?
多位接受采访的医院人员表示,由于价格低廉,药品生产企业利润微薄,甚至没有利润,生产厂家越来越少,即使生产也是定期生产,产量也很小,必须靠找关系才能搞到少量的药品。
重庆市药交所负责人介绍,西地兰、鱼精蛋白和间羟胺等药品在全国范围内都紧缺,生产厂家很少,该所曾针对廉价高效的老药品征集过企业,主动邀请企业进入重庆市药交所平台,但企业拒绝了。
专家分析,渐渐消失的这些药品,大多是基本药品,也是常用药品,在目前的药品定价和采购体系框架下,这些药品可以说
“
被牺牲
”“
被消失
”
。
上海旭东海普药业公司营销部经理沈四维介绍,上海和无锡原有三家药企生产西地兰,目前只剩他们一家,原因就是没有利润。
2007
年,西地兰一盒五支价格
11.8
元,
2009
年提高到
18
元。这种药品是从植物中提取,因而种植面积和产量决定了原材料价格。由于药品定价低,原材料收购价受限,农民种植面积越来越少,导致原材料供应紧张。
沈四维说,其他厂家不生产了,市场紧缺是必然结果,
“
我们也不能一直亏着生产,那么多员工要养活
”
。
政府应采取保护措施
一方面,在基本药品限价和药品采购低价中标的现行制度下,这些药品价格没有得到合理提升,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导致他们少生产甚至不生产这些药品。另一方面,部分消失的药品有了高价的替代品,企业生产和销售此类新药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如何走出困局?专家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和保护措施,既要保障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又要保障廉价高效药品不会消失,还能继续用于治病救人。
沈四维建议,要适当提高这些药品的价格,保障一些药品原材料的供应,比如西地兰注射液,要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种植积极性。
“
这都是抢救生命的药物,不能从市场上消失。
”
他说。
重庆药交所负责人建议,对疗效好、价格低的基本药物,国家应该考虑定厂、定价、定量生产,同时对药企和医院进行补偿,否则这样的药就会消失,患者不得不花费更多钱买更贵的药。另外,进一步完善药品定价机制,不能一味追求低价中标。如某省一药品中标价格才几角钱,连成本都不够,只能减少成分或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