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讯 医改聚焦

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荣膺双项数字化大奖

发布者:崔阿星 时间:2022-7-30 18:49

随着新医改的进一步推进,商业健康险有望迎来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

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积极服务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近日,保监会在《关于贯彻落实〈

十二五

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要求保险业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医改

十二五

规划》。

对于未来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具体政策,保监会表示,将制定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而对各保险公司,《通知》则提出探索

兴办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的可行性和有效途径,延长健康保险产业链

等要求。

据我所知,今年商业健康险方面还会有一些大动作。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朱铭来对记者透露。

税收优惠

商业健康险一直受困于

叫好不叫座

的尴尬处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

50

个城市的保险需求调查显示,居民对健康保险的预期需求高达

77%

,在人身险各类业务中居第一位。

这一巨大的需求空间并没有令经营商业健康险的各保险公司切实地分享到这一块市场大蛋糕。据保监会统计,

2011

年共有近百家保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业务,总保费收入为

691.7

亿元,同口径比

2008

年增长了

39.4%

,但仅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

7.12%

。据悉,在一个成熟的保险市场,健康险业务在人身险市场的占比一般为

30%

左右。

不过,对于老龄化和新医改背景下健康险市场的商机,各家公司也决不轻言放弃。

“2012

年寿险公司均将健康险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一位申银万国分析师透露,

以中国人寿为例,

5

月份推出新康宁终身重大疾病保险,

20

天时间即实现

8

亿元左右保费收入。

一位寿险公司产品研发部副总对记者坦言,虽然大家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医疗费用对自己造成的经济负担,但多数人还没有形成多层次保障的观念,而要使这种需求转变成实际的消费,除了观念的引导,还需要在行业市场化道路上迎来更多的配套制度。

保监会在《通知》中表示,将制定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积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长期护理保险、特殊大病保险等险种,满足多样化健康需求;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

其中,税收优惠政策被业内普遍认为将是拉动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一辆大

马车

一般来说,提高税收补贴力度会增加健康保险的覆盖率。

朱铭来介绍,当前各国政府大多采用税收扶持政策来鼓励和刺激健康保险的需求和购买,其中美国由于基本

医疗保险

覆盖面不广而成为税收优惠政策力度最大的国家。

是实现基本医疗保险

100%

全覆盖的成本高,还是对商业健康保险采取税收优惠政策的成本高?

不过,对于业内目前期待很高的个税递延

养老保险

试点,一直以来因为一些地区财政吃紧、税源紧张而被认为在短期内很难大范围推广,那么商业健康险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会因此搁浅吗?

对此,朱铭来认为,

同个税递延养老保险相比,财政、税务部门对商业健康险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的资金成本更小,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虽有,但不会像养老险那么大。

构建产业链

商业健康险经营的难度之大,一直是业界公认的,专业健康险公司至今普遍亏损即是有力证明。

商业健康保险赔付率较高,盈利情况欠佳,主要原因就在于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利益对立。

上述申银万国分析师认为。

作为健康险业务涉及到的第三方,医院处于强势地位。据了解,我国现行医疗费用的支付采用先治疗、后报销的形式,因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多数医疗机构会采用一些手段使医疗费用大幅提高。

在朱铭来看来,之所以健康险产品属于薄利产品,经营风险很高,正是因为来自医疗机构不可控制的费用风险,这一现状令其风险评估和管理更为复杂。

监管部门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早在几年前就提出鼓励保险公司兴办医疗机构。

据记者了解,有的公司已经在该领域展开具体行动,如目前中国平安不仅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投资了深圳龙岗中医院,还通过旗下平安信托入股了慈铭体检,并且与中山大学合资成立了广州宜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旨在打造华南地区最高端的体检及诊断中心。

而此次《通知》再次明确提出,各保险公司要加快健康保险业务创新,积极发展重特大疾病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满足多样化健康保障需求;积极稳妥推进医保经办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健康保险信息系统建设,认真开展数据积累和分析工作,提升健康保险风险管控能力;探索保险公司兴办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的可行性和有效途径,延长健康保险产业链。

根据国际经验,医疗保障不只是保险公司自己经营,医疗风险最终的管控在医院,所以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之间紧密合作的战略关系要迅速建立起来。无论产品开发的初衷有多好,如果没有有效合理的风险管控,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很难上去。

朱铭来认为对商业保险公司放开医疗机构投资绝对是个利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