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卫民
: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卫生部陈竺部长、卫生部刘谦副部长出席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下面先请陈竺部长作介绍。
陈竺
: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近年来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成效。
众所周知,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向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卫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卫生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均期望寿命从
年卫生改革的制度框架、政策思路和目标任务,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五项重点改革统筹推进,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
一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2011
年,城乡居民参加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人数超过
13
亿,覆盖率达到
95%
以上,我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网。
2003
年起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并逐步在全国推广,覆盖面迅速扩大,全国参合人口从
2003
年的
0.8
亿增至
2011
年的
8.32
亿。新农合筹资力度逐年加大,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从
2003
年的
30
元提高到
2011
年的
246
元,受益人次数从
2004
年的
0.76
亿人次提高到
2011
年的
13.15
亿人次,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
70%
以上。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机制初步建立,
2012
年上半年已有超过
34
万人次获得补偿。
2003
年和
2005
年分别建立了农村和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2011
年全国城乡医疗救助总人次达
8887
万,救助资金支出
186.6
亿元。
二是基本药物制度从无到有建立起来。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施零差率销售。目前,正向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基层基本药物价格比改革前平均下降
30%
。人事、分配、补偿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逐步建立。据调查,改革后财政和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的补偿比例达到
72%
,比改革前提高了
22
个百分点。
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显著加强。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软硬件都得到很大改善,基层服务网底功能逐步显现。医改三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人次比改革前增加
8.43
亿,增长了
28.5%
。“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的就医新秩序正在形成。
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国家免费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
10
类
41
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此外,针对特殊疾病、重点人群和特殊地区,国家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近
2
亿群众。国家支持
8000
多个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在
17
个国家试点城市、
37
个省级试点城市、超过
2000
家医院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大卫生体制下的管办分开。北京、深圳等试点城市近期公立医院改革在取消药品加成、建立全新补偿、运行、监管机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初步成效。全面推进预约挂号、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等便民惠民措施。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推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推进人事、分配、补偿、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改革,注重提升服务能力,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就诊新格局。
二、卫生资源持续增长,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显著提高
一是卫生总费用增加、筹资结构不断优化。据初步核算,
2011
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
24269
亿元,卫生总费用占
GDP
比重预计达
5.1%
。
2002
年以来,人均卫生总费用每年平均增长
10.8%
(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
2002
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比重高达
57.7%
,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分别仅占
15.7%
和
26.6%
。
2011
年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下降到
34.9%
,政府预算和社会卫生支出的比重分别提高到
30.4%
和
34.7%
。这一结构性变化说明我国卫生筹资结构趋向合理,居民负担相对减轻,筹资公平性有所改善。
二是卫生资源持续增长。
2011
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
95.4
万个,其中:医院
2.2
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91.8
万个。与
2003
年比较,医疗卫生机构增加
14.8
万个。每千人口执业
(助理
)
医师数由
2002
年
1.47
人增加到
2011
年
1.82
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由
2002
年
1.00
人增加到
1.66
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
2002
年的
2.48
张提高到
2011
年的
3.81
张。
三是卫生服务利用状况显著改善。全国医疗机构门诊量由
2002
年的
21.45
亿人次增加到
2011
年的
62.7
亿人次;住院人数由
2002
年的
5991
万人增加到
2011
年的
1.5
亿人。居民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可及性显著提高,
15
分钟内可到达医疗机构住户比例从
2003
年的
80.7%
提高到
2011
年的
83.3%
。
四是医药费用控制初见成效。
2011
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比
2008
年分别下降
13.5%
和
14.8%
。乡镇卫生院医药费用增长幅度下降。
2011
年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均上涨
2.2%
,与前两年病人费用持续上涨
6%
以上相比,涨幅明显下降,公立医院费用控制初见成效。
五是城乡卫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2003
年我国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比例分别为
55%
和
21%
,城镇显著高于农村,
2011
年这一比例分别增至
89%
和
97%
,农村反超城镇。城乡居民健康指标差距也在缩小,孕产妇死亡率城乡之比由
2002
年的
1
:
2.61
缩小为
2011
年的
1
:
1.05
;婴儿死亡率城乡差距也从
2002
年的
20.9
个千分点下降到
2011
年
8.9
个千分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更好、更快的时期,我们将再接再厉,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完成“十二五”时期卫生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早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郭卫民
:
谢谢陈部长。下面请刘谦副部长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情况。
刘谦
:
2012
年是新农合制度实施十周年。十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合制度建设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实现全面覆盖,参合率稳定在较高水平。新农合制度自
2003
年开始试点,到
2008
年实现了全面覆盖,参合人口数从试点初期的
0.8
亿,逐年稳步增长,截至
2012
年
6
月底,参合人口达到
8.12
亿人,参合率达到
95%
以上。
二是筹资水平不断提高,保障能力逐步增强。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由
2003
年的
30
元提高到
2012
年的
300
元左右。
2012
年,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到
75%
左右,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8
倍以上,且不低于
6
万。
三是确立了较为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新农合建立了由政府领导,卫生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经办机构运作,医疗机构服务,农民群众参与、费用补偿公开的管理运行机制;明确了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形成了以住院大额费用补偿为主,并逐步向门诊统筹和重大疾病扩展的统筹补偿模式,
2011
年在
90%
以上的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参合农民受益范围更加广泛;建立了参合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就医、即时结报的补偿办法,
2011
年,已有超过
2/3
的省(区、市)实现新农合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建立了基金封闭运行机制和多方参与的监管机制;深入推进支付方式改革,
2011
年已有超过
80%
的地区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新农合制度合理有效控制医药费用的作用开始显现;积极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经办新农合服务工作,探索“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的新农合管理运行机制。
今后一个阶段,结合中央深化医改的总体部署,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稳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到
2015
年,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
360
元以上,个人缴费标准适当提高,并逐步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
二是加强新农合精细化管理,严格基金使用管理,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全面推行新农合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的即时结报工作,逐步推行省外异地结报;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
三是推进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将儿童白血病、肺癌等
20
种疾病纳入保障范围。贯彻落实六部委《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做好大病保险与新农合大病保障工作的衔接,优先将这
20
种重大疾病纳入大病保险范围。
四是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用总额预付、按病种、按单元、按人头等支付方式替代按项目付费,控制费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基金绩效。
五是加快推进委托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工作,扩大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的规模,建立新农合管理、经办、监管相对分离的管理运行机制。
六是认真总结新农合制度实施
10
年来的经验,推动《新农合管理条例》及早出台,尽快将新农合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实践证明,新农合制度符合农村实际,是现阶段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十年来,新农合制度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对保障农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新农合制度的主管部门,卫生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扎实推动新农合制度发展,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郭卫民
:
下面我们就进入提问阶段,提问时还是报一下所代表的媒体。
中央电视台记者
:
我们新医改下一步会怎么来发展?卫生部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出台?谢谢。
陈竺
:
谢谢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可以说也是深化医改的攻坚阶段。前不久,国务院已经公布了“十二五”医改规划及其实施方案,按照部署,我们将围绕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这三项重点工作,也就是我们说的“三医联动”、“三轮驱动”,争取医改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首先是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刚才刘谦副部长已经讲了我们下一阶段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完善发展方面的基本理念。就整个国家的基本医保制度而言,一方面还是需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争取更高水平的全覆盖。但是,尤其是要提高保障水平,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机制,将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制度有机地衔接起来,发挥商业保险的参与优势,最大限度增加群众大病保障水平,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当然,我们同时也要推进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提高基本医保管理服务的水平。
第二,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的新机制。需要调整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且完善我们的质量监管、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的保障,有序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向两个方向拓展,一是向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延伸,另外基本药物制度也必须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扩展,也就是说要向医院扩展,从而进一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成效。同时,我们要规范基本药物的采购机制,加强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建立公益性的管理机制,长效性的补偿机制,规范性的采购机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还有激励性的分配机制。
第三,重中之重是全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首先我们确定了县医院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我们已经启动了第一批
311
个试点县市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争取年内再启动
300
多个县的试点工作,使得改革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同时,推动一批大城市、大医院的综合改革,以取消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以支付方式的改革为切入点,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确保服务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扎实开展各项便民惠民措施。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也就是城市大医院要更多地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形成首诊在社区、双向转诊的良性互动局面,建立一个合理的分层医疗的格局,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
为了推进这三项重点工作,我们需要统筹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切实体现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尤其是要注意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继续提高对传染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和处置能力。我们尤其需要创新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使用制度,加快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落实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制度,在基层建立高水平的健康守门人的核心队伍。
此外,需要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既能够形成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局面,又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需求。
最后,我们还要切实推进卫生信息化发展,包括居民健康卡的工作,这方面的工作首先是便民惠民,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卫生事业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香港文汇报记者
:
我想问一下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服务的工作进展和打算。另外,想问一下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机构的情况和相关政策,因为我们来自香港,所以特别想问一下港澳台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机构的情况。
刘谦
:
卫生部对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工作持积极的态度,支持地方积极探索这种新的工作方式。据初步统计,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业务已经覆盖了
140
个县市区,主要是集中在东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
2011
年,卫生部在郑州市开展了全面委托商保机构经办新农合业务的试点工作,包括所有的县市区都开展了这项工作。今年
4
月份,为了更好地落实医改意见中提出的探索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险服务方式,委托商保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服务的要求,在总结各地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卫生部会同保监会、财政部和国务院医改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商保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对商保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提出了工作原则和具体要求。
试点工作实践显示,委托商保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具有多重优点,一是有利于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和经办适度的分开,既有约束,又有协同,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都有所提高。商保机构有它的信息,还有网络的优势,原来我们基层的机构在经办服务上还用自己的工作人员,委托商保机构以后,就要改变这种形式,由商保机构的人员去经办。
二是有利于新农合基金的监管能力和统筹层级的提高。我们新农合有一个经办队伍,但是这个经办队伍又要搞经办服务,还要搞监管,人力明显不足,现在经办服务交给了商保机构,新农合队伍更多是搞政策制定和实施监管,所以它的监管力量得到了加强。同时,原来统筹层级的提高也受到经办队伍的限制,大家知道,医保统筹层次越高,共济性越好,但是如果从县里面提到市里面,从市里面提到省里面,那每一级都要建立专门的经办队伍,成本是相当高的。目前来说,如果是委托给商保机构去经办,那我们事实上可以快速提高统筹层级。
三是有利于方便参合人员,提供这个服务,它的网络是健全的,可能更有利于异地结算。最近六部门也发了大病保障的通知,也委托给商保机构去经办。如果说新农合也在这个平台上,共用一个平台,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要方便得多。用商保机构这个平台,也有利于基本医保和非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根据经验,医疗保障不可能完全依靠一个政府主导的基本医保来解决问题,所以跟商业保险产品能够结合,也是非常有效的路径。
下一步,卫生部将积极指导各地结合本地的实际,扩大试点范围,深入探索委托商保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机制。
这里我想说明一下,我们搞商保机构经办服务的试点,不是新农合政策和制度的变化,只是经办方式的变化。新农合的资金依然是封闭运行的,经办服务的商保机构的利益跟新农合基金是没有关系的,不是说他省下钱就变成了商保机构的利益,而是能够充分保障新农合的资金用在保护农民的健康上。
陈竺
:
我想补充一点,我们在探索商保机构参与基本医保经办工作的时候,也要加强对商保机构的监督,我们要引进竞争机制,避免一家独大的情况。商保机构只能是保本微利,而且它的经费实际上是由政府另行安排的,这是我们一些地方开展试点时的很好的做法。
关于大家关心的社会办医工作的情况,我想报告一下。卫生部十分重视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工作,特别是深化医改的三年来,我们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工作力度,已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年
6
月,卫生部还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了全国加快推进社会办医现场经验交流会,我出席了那次会议,并且作了讲话。近日卫生部又出台了《关于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通知》,这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二五”医改规划及实施方案中有关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精神。大家知道目前我们国家的医疗机构大概是
2.2
万家。目前,民营医院数量已经接近全国医疗机构的三分之一,即有六千多家,但是床位数大概占到
10%
,业务量占了总医疗卫生服务的
9%
。“十二五”规划提出一个目标,到
2015
年底,民营医院床位数要占总床位数的
20%
,同时业务量也相应要增加到
20%
。所以,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我们认为必须要按照医改方案的精神和《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的要求,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
一方面是要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是,现在我们每千人床位数已经达到了
3.81
张,这个数字在发展中国家是比较高的了。所以未来在区域卫生规划当中,我们公立医院的发展只能是适度的,主要的空间要留出来给民营资本进入这个办医的领域,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里面,能够让民办医院床位数翻番,业务量能够翻番。我们提出了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
11
条具体要求,这里面包括要坚持全行业和属地化的管理,要强化设置规划,引导民营医疗机构的有序发展,要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足够发展空间。在下一步调整和新增医疗资源的时候,在符合准入标准条件下,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要拓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康复医院、护理医院、老年病和慢性病诊疗的机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儿科等医疗服务的薄弱领域。要加强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来提供医疗卫生资源的一种内在的、良性的互动。比如说,一些地方现在正在制定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多点执业的政策,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在公立医院和民办医院之间有序合理的流动。
另一方面,严格监督管理,按照“十二五”医改规划要求,卫生部要进一步健全医疗质量的安全监管体系,把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统一评审评价和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投诉举报和信息监测的机制,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我们也呼吁广大民营医院,第一要讲诚信,踏踏实实办院、勤勤恳恳做事。第二要重人才,为医务人员营造职业发展的良好平台。第三要保质量,完善医疗质量保障系统和医护技术的操作规程。第四要建制度,改善服务、提高效率。第五要树文化,就是通过文化来团结队伍,提升医院的品牌形象和行业的感召力。
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医务界人士到内地参与医疗卫生事业,
CEPA
已经做出了非常明确的安排,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里面包括,设定了在
5
个省可以举办独资的或者合资的医疗机构。对于香港医师的资质认定,我们也有特殊的安排、服务,以及举办医疗机构相应的投资规模等等,最近我们都有一些优惠的政策。当然在医疗质量安全方面,必须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统一的标准。我也感谢香港医务界人士对内地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所做的贡献,近年来,内地和香港的医务界在我们的改革当中有很多的合作项目,包括一些直接惠民的工程,比如“亮睛行动”,就是为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做了将近
10
万人,同时也为我们培养了一支队伍,这些工作有力的推动了医改。还要说的是,在过去三年的深化医改工作里,通过国家安排的“百万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已经使
109
万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实惠,这里面也有我们香港同行的心血。
国际金融报记者
:
我的问题是提给陈竺部长。我注意到您上周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过,对目前城乡居民大病医保并不担心筹资问题,而是担心服务问题,请您详细介绍一下筹资这部分,目前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结余资金的状况。另外用于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的保费支出预计能占到多少?目前这项工作是在逐步试点推进,那么预计目前这三项保障所覆盖的
13
亿人群能享受这一大病保障的话还需要多长时间?根据现在《指导意见》的规定,各地可以由不同的方案,如何来避免地区间的保障不平衡,比如有的地方是按照比例进行报销,上不封顶,在金额上不封顶,但是有的地方限定病种,这种不平衡如何避免?还有关于城镇职工大病医保的情况,也请您介绍一下,谢谢。
陈竺
:
我建议由刘谦副部长来介绍一下大病保障方面的情况,我再介绍一点关于服务能力建设方面的情况。
刘谦
:
谢谢你的问题。卫生部是在主管新农合的工作,对于农村居民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障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我们从
2010
年
6
月就开始启动,作为探索,是会同民政部一起。先是以农村儿童的先心病和急性白血病这两个病开始,逐步扩大到今年的
20
种疾病。主要的做法是通过对试点的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同时实行按病种定额或限价付费方式,这些改革的配套措施,规范了医疗行为,同时有效地控制费用。新农合在限定费用的基础上,将重大疾病的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
70%
。对于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就是贫困的人群,跟民政部合作,由民政部对救助对象再给予补偿
20%
,二者相加可以到
90%
。
卫生部采取的办法是逐步扩大试点,
2010
年开始是两个病,到
2011
年两个病在新农合统筹地区全面铺开了,同时增加了
6
个病做试点。到
2012
年,前面的
8
个病全面铺开,有三分之一的统筹地区增加了
12
种病,现在是
20
种病。
这项工作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今年上半年,全国已经有
343641
名患者被纳入新农合的重大疾病救治保障范围,其中白血病患儿有
4000
多人,先心病患儿
14000
多人,费用的补偿比分别达到
74.1%
和
77%
,如果是贫困人口再加上救助的话会更高。
妇女“两癌”等
6
种疾病的救治人数也显著增加,累计补偿金额已经达到
9.23
亿元。新增
12
种病的试点也有
93181
名患者获得了救治,补偿的金额也达到
3.88
亿元。参合农民患重大疾病的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前不久,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因为城镇职工有大病的补充保险,而居民没有,城乡居民的医保筹资水平差不多的,所以是对城乡居民开展大病保险。这个工作是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高额的费用再给进一步的报销。在基本医疗保障报销以后,对患者自付的部分再做一定比例的报销,这个比例现在文件要求不低于
50%
。
我要说明一点的是,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和六部委即将开展的大病保险工作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只是具体操作是有两种方式,新农合大病保障是按疾病走的,大病保险是按费用走的。这两种方式各有所长。按疾病走,选择的是危害比较严重的病,而且这些病临床路径是清楚的,就是说它的治疗是很规范的,同时费用也是可控的,能够知道大概是多少钱,而且疗效也是可知的,预后是清楚的。但是,病人是不能选择患病种类的,这种方法会有公平性欠佳的问题。按费用走,超过多少钱都给予报销,比较公平是它最大的优点。但是因为有些疾病的费用不可预见,会给基金带来很大的风险。
卫生部做这项工作是采取了“小步快跑”的办法,第一年
2
个病,第二年增加
6
个病,第三年又增加了
12
个病,这样就是
20
个病,所以这样是规范的,而且尽快扩大范围。目前卫生部还在进一步制定其他疾病的临床规范。所以这两种方式目的是一样的,只是步骤有所区别。在六部委发布的大病保险的文件当中,是说两种模式都可以,根据不同的地方去探索。作为卫生部来说,因为前期已经开展了大病的新农合的工作,所以衔接上的就是优先考虑这
20
个大病,但是会更进一步尽快扩大它的范围。随着投资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新农合对农民大病的保障能力还会进一步提高。谢谢。
陈竺
:
我补充一点,如何确保大病的医疗服务能力。这个服务实际上也包括预防、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康复等等。有一些病我们知道,只能在大医院治疗的,比如说儿童的先心病,要体外循环,这是非常复杂的手术,目前还不能在基层医院进行,但是也要基层的配合,就是要把患者筛查出来。这个筛查的能力建设是需要过程的,这是一类主要依托我们的三级甲等医院、专科医院进行救治的疾病。
还有一些大病的诊断,特别是病因诊断可能主要是在大医院做的,但是它的日常服务在基层,也就是在县级医院甚至是乡镇卫生院做的。举一个例子,像尿毒症的血液透析,一般而言,一个终末期肾病的患者一周要做三次血透,在农村地区,不可能让一个边远地区的患者每周三次到地级市甚至到省会城市去,所以他必须到县医院进行透析。但是我现在掌握的情况是,我们
2800
多个县市级的医院当中,现在还有大概
800
个没有肾科医生,没有血液透析设施。比如说“
9
·
7
”彝良地震,我赶到地震灾区了。由于地震伤员常常有挤压伤,会造成高血钾,所以到那个地方,我马上问彝良县医院有没有透析能力?回答是没有。我到西部好几个县里面都了解到,他们没有透析的能力,所以必须把县级医院的能力提高起来。比如,Ⅰ型糖尿病确诊一般要到大医院做,因为糖尿病很复杂,有Ⅰ型、有Ⅱ型,Ⅱ型里面还有不同的情况,有的是不稳定性的,还需要用一点胰岛素,多数可能是通过口服药物,加上饮食的控制和适当的运动来控制,所以要做鉴别诊断。但是Ⅰ型糖尿病是胰岛素依赖型的,每天都需要胰岛素,过一段时间应该做随访,看血糖控制的情况、并发症的情况,像这类工作,也应该以县医院作为一个区域的医疗技术的中心服务平台来进行提供。但是我现在知道的情况,我们县医院当中,内分泌学科十分薄弱,这是我讲的我们要提升能力。
除了医务人员这方面的能力不足以外,还要提到药品,特别是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能力。大家注意到血友病这一次列入了
20
个大病,血友病的治疗离不开血浆制品类的药物,就是凝血因子Ⅷ,还有凝血酶原复合物,里面含有Ⅸ因子,这是乙型的血友病必需的药品。但是新闻界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我们国家现在的血浆制品药物处在一个非常严峻的紧平衡的状态,有的时候我们连抢救用药都有断货的情况。
所以大病的救治保障,不是有人买单就可以了,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实际上是要把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能力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而且要把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作为基本原则。这就是为什么卫生部最近准备就这方面的工作进行再部署。保障水平上去了,服务水平、质量控制、对基层医院的支持,都必须要跟上去,包括费用控制。刚才刘部长已经提到了,如果费用不能合理控制的话,我们现在大病保障的基金,实际上还是从基本医保当中拿出一个小部分,是拿
5%
还是
10%
,这个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但是应该说这个保障能力还是有限的,必须好钢用到刀刃上。大家注意到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都进入了这次范围了,我们现在进行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对所有大病涉及的药品、耗材,包括支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评估,把最适合的,能够解决问题的,安全有效又是费用可控的产品放到我们的诊疗路径当中去,而且要确保它的供应。
所以可以说,一个大病抓住了医改的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问题,一个就是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另外就是谁来提供可持续的保障,这些问题解决了,就应该是医改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人民群众会得到实惠,医务人员也会受到鼓舞。当保障不完全的时候,即使医生有本事治好患者的病,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我本人就有这样的经历,我是搞白血病的,以前我们对于某些类型的白血病有很好的治疗手段,但是在医保不健全的状态下,在诱导缓解的阶段,患者可能已经把他的家当全花光了,接下去强化、巩固、维持治疗,没有资源了,一个能够治愈的病最后又复发了。所以我想,这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社会高度关注,我们卫生系统一定按照中央的要求,全力做好这件事。
刘谦
:
我补充一下关于结余资金的问题,新农合有明确的规定,当年新农合统筹基金的结余不能超过当年筹集总额的
15%
,如果超过了,很多地方要进行二次的补偿,累计的统筹基金结余不能超过当年筹集的统筹基金总额的
25%
,这些数据我们也会向社会公布。谢谢。
中国日报社记者
:
有一个问题想问两位部长,关于公立医院改革中有一个措施,北京市的一些公立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取而代之设立了医师服务费,用以激励医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医师服务费有一部分是用医保进行报销的,是
40
元钱,这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医保的负担?如何平衡合理使用医保与合理提升医生待遇的关系?谢谢。
陈竺
:
从最近北京市和深圳市试点的情况来看,实际上取消以药补医以后,它所设立的医师服务费是在控制总额前提下的一个结构调整。以药补医从机制上造成了很多弊病,根源是什么呢?是因为医疗技术劳务的价值没有在价格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我们要把不合理的情况扭转过来,这就是设立医师服务费,提升手术费、护理费以及有些地方在开展的建立药师服务费,因为药师服务也是有成本的,这个也得说明一下的。
从现在实际的运行情况来看,取消药品加成以后,还带来另外一个效果,就是药品费用下降的幅度超过了取消加成的幅度。比如,友谊医院原来预期取消以药补医以后,药品的费用下降应该是
15/115
,就是
12.7%
,也就是加成的这一块,但是实际下降了
30%
,也就是说过度用药、大处方的情况得到了遏制,取消了以药补医以后,药品的费用成为医院的成本,而不是创收的手段。因此,综合测算下来的结果,实际上北京的做法还为医保省了钱,医保的确要报销医师服务费这一块,但是增加的有限额度,和药费下降的幅度相比,实际上增量还没有超过下降的幅度,所以总的情况就是群众的用药负担减轻了,医院医务人员的行为回归公益性、回归合理了,医保最后省钱了,而且要从未来控制医保不合理增长,这个作用就会更加显现,所以我们认为支付制度的改革在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我们国家医疗的筹资制度安排主要的是建立医疗保障,也就是说建立一个为需方服务的体制。当然我讲这句话绝对不是说我们对供方投入就不应该增加,实际上按照
2009
年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了政府办医的责任,对于公立医院的补偿,包括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的购置,科学研究、教学,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支农、支边、援助基层,这些是政府应该对公立医院直接的拨款。
因为我们现在的医保筹资水平还很低,从医疗费用的报销方面,患者自己在得病治疗的自付水平还比较高,我们在大病保障方面还要尽力而为,不可能从有限的医保资金当中来支撑我刚才说的那几条,那应该是政府对医院的直接投入。如果对需方和供方两方面的投入都能够到位的话,我们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就指日可待了,而且也意味着我们国家的制度设计形成了自身特色。大家知道,在国际上,有的国家把所有资源全部投入到公立医院去,公立医院免费或者低收费提供服务,但是也有一些弊病,就是效率低、大锅饭,等待住院的时间可以长达几个月,甚至长达十几个月。如果所有资源全部投向需方,那么对供方常常就缺乏一些制约,可能造成诱导医疗消费的倾向。所以我们国家采取的是宜需则需,宜供则供,实际上是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卫生发展道路的一个重大制度平台。我们希望各级政府能够切实履行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责,真正体现公益性,让群众得实惠,让医务人员得鼓舞,让党和政府得民心,让卫生事业得发展。谢谢大家。
财经杂志记者
:
想问刘部长一个问题,我们看到材料里写的做好大病保险和新农合大病保障工作的衔接,我想问一下保险和保障虽然有一个字的差别,但是这两个系统之间的真正差别在哪里?是不是意味着保障是有福利色彩的,应该由政府提供,而保险是要交给市场来完善的?另外,里面提到要保一些具体的大病,有
20
种,我想问一下这
20
种病是怎么样选出来的,比如刚才提出一些现在疾病的标准,比如说肺癌,我们想知道肺癌是不是符合这个标准的。另外,既然提到衔接就涉及到保险和保障这两者的边界在哪里?哪部分是属于保障范围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哪些部分是属于保险的范围?谢谢。
刘谦
:
很好的问题。保险和保障从广义来说做的是一样的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健康,就是化解患者的风险,但是从比较狭义的角度来考虑,保障的概念比较大,保险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很多国家基本保险是带有强制性的,像我们买车险一样的,基本险要强制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共济性,又有保险的特征,为了让大家更多参与进来,到今天为止一直是自愿参加,从开始试点,
5
年间达到
8
亿以上的参合是非常不容易的,农村居民确实看到这样一个制度对保护自身健康的好处,所以他就愿意去参加,以前我们收费是很难的,要每家每户去收,现在只要通知农民哪一天什么方式交,很快就收齐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我们现在说的保障都是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就是政府承担主要的责任,事实上城镇居民的医保以及新农合的医保在筹资里面的比重,各级政府承担的比重是大的。目前来说,我们搞大病保险,要用一部分钱去购买商业保险,坦率地说,也没有改变它基本医疗保障的性质,它还是属于基本保障的范畴,可能将来会延伸,有商业的保险,但是基本医疗保障这个范围,它的特点和商业保险也会有区别,所谓的区别就是商业保险可能会由于保险公司有商业的利益,有可能会做逆向的选择,所谓的逆向选择就是他会选择没有风险的人去给予保障,越健康的人,越不容易出风险,他要做评估让你买,如果这个人年老体弱他就不给你保障,我们现在虽然用新农合的一部分资金去购买大病保险,但在本质上不是一个商业性质,是一个基本保障范围,应该说应保尽保,只要出了这个问题就要对你进行保障,这是一个区别。
刚才提到选择,为什么选择?一是危害比较大,比如发病率比较高,你刚才提到的肺癌,在农村地区应该是第一位的。
陈竺
:
我们国家第一位死亡原因,肿瘤里面就是肺癌。
刘谦
:
目前的临床路径我们已经有很规范的治疗,这个治疗里面的费用也是清楚的,我们不希望现在新农合来报销的病种,这个临床路径也不清楚,费用测算也不清楚,可能里面含有不合理的费用,如果按一个大比例去报销,事实上是不合理地使用了这个资源。比如一个儿童得了先心病,虽然说那么复杂,但是我们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这个孩子不治疗,失去了治疗的时机,那是不可挽回的后果。像白血病,对于家庭是灾难性的损害。所以对这些患者要给予积极关注。
陈竺
:
一个是危害大,一个是这个制度实施起来比较容易操作,疗效确切,费用可控。
郭卫民
:
看来这是一个特殊的制度设计。最后一个问题。
上海东方卫视记者
:
刚才也有记者提到了我国现在医疗制度的报销政策和比例是地区之间有差异的,跟高考一样,那么可能导致一些不公。随着教育部在高考方面已经出台了一些异地高考的细化政策,我们卫生部有没有一些对异地就医的实质性的推动和考虑?谢谢。
陈竺
:
我们卫生部负责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的,但是在国家层面都有一个要求。比如说,今年各级政府对新农合的补助水平达到了按人头算
240
元,加上农民自缴部分,应该是
300
元了,所以在国家层面,我们就要求住院的报销率,在政策范围内的这些药品、医疗服务、耗材等等,报销率要达到
75%
。另外是报销的最高限额,一般说的封顶线不低于
6
万,这是全国的基本要求。但是有一些地方做得更好,比如河南现在做到了报销的限额
15
万。为什么呢?第一,河南的农民人口大,所谓大数法则,当这个池子很大的时候,它的抗风险能力就很强了。第二,异地报销的问题,在河南省已经实现了所有跨市县的异地报销,所以河南外出的农民工在郑州市或者其他城市都能够很方便的进行异地报销结算。所以河南才有可能把封顶线提到这么高。其实,很多省现在的做法都是这样的,尽可能地让我们有限的基本医保的资源能够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最近六部委出台大病保险政策,可以说它是顺着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制度安排的必然趋势,因为新农合的筹资水平还在不断提升,刚才刘部长讲了到
2015
年政府的投入要到达到
360
元以上,加上群众自缴的
90
元,因为政府的投入和个人的缴纳是
80%
和
20%
的关系,那时总的投资水平就会达到
450
元。那时候中央层面还会有一个规定,更高的报销率,更高的支付限额。包括通过大病救助的可能还会进一步优惠,超出限额以外部分的,进一步调整报销比例等等。应该说,现在在医保方面,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一个普惠制,而且应该是均等化的普惠制。当然,上海的新农合筹资水平是全国最高的,超过
1000
元,所以地区差异也是一个客观的情况。
郭卫民
:
将来能逐步缩小的吗?
陈竺
:
是准备要逐步缩小的。
郭卫民
:
在全国范围内慢慢来?
陈竺
:
应该说统筹层级越高的,共济性就越高,从医保的角度公平性也会好,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新农合现在大部分地区是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鼓励它到市,然后到省,这样它的公平性就会更好。现在有一些贫困的地区,虽然总的要求是一样的,有的地方做得很好,但是有的贫困的地方是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给他补贴,以尽量缩小差距。这是一个趋势。我们这次出台的大病的保险已经要到省、市级统筹了,鼓励到省级统筹,但这不是绝对要求。
另外,新农合也在探索按市级统筹,我们很多地方,比如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等等,都已经实现地市级的统筹了,这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更多受惠所采取的探索。我们国家的医保制度还在不断发展当中,国际上有一些模式,但是也是世界难题,还没有一个能够称得上是完美的模式。
刘谦
:
异地报销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建立,很多省已经在建省里的平台,部里面也在建国家级的平台,有几个省已经试着联通,这样异地看病就可以进行报销,而且尽量做到即时结报,他只是交付自己承担的费用,其他费用由医疗机构和新农合机构去结算,这样就方便了,就不像他以前交全额的费用,回去再审核和报销,这样就方便多了。
陈竺
:
这项工作我们部党组非常重视,刘部长分管的,也抓得很紧。前不久我看到一个演示,就是河南的农民在我们国家最好的肿瘤医院治疗,这些信息的传输,费用一清二楚,而且马上能够进行即时结报,我们希望全国跨省的结报系统能够早一点的建立起来,当然这个难度还是不小的。另外,我们为什么搞居民健康卡?实际上一卡在手走遍全国都能够通过身份识别,很好地进行跨地区的即时结报,当然需要提供基本的医疗信息,比如血型,比如药物过敏的情况。万一跨省的时候出现了什么事故,无论是交通事故还是工伤事故,只要这张卡在身上,异地的医疗机构马上可以进行抢救。
郭卫民
: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今天大家提了不少问题,而且提得很具体,两位领导回答得很详尽。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