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药品采购这个公立医院改革的攻坚环节,北京选择了“两条腿走路”探索方式。
在上周末举行的北京“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表示,在药品流通领域改革中,探索通过集团采购或医保参与采购等方式。
这意味着,北京未来的招标采购将分别由卫生、医保两个部门参与执行,改变了过去卫生部门既管医院又管采购的局面。
北京市从
2012
年
7
月
1
日正式启动公立医院改革,主要措施是药品零加成并设立医事服务费。目前,已先后有友谊、朝阳、同仁、天坛、积水潭等五家医院纳入试点范围。卫生部将北京改革经验总结为“价格平移法”。
取消药品加成虽然解决了医院和药品之间的利益关系,但问题是仍然没有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韩晓芳表示,通过推进药品流通领域改革,进一步挤出不合理的价格水分。
药品采购历来由卫生部门主管,集团采购仍是在这一框架下进行。略有不同的是,集团采购是公立医院联合起来所进行的“团购”。韩晓芳提到,这个价格相当于批发价,相应也就会更便宜。
卫生部从今年开始也鼓励地方探索类似的采购办法。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今年的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到,可探索由公立医院管理部门代表辖区内所有公立医院在省级集中招标采购基础上进行成交确认,实现带量采购、量价挂钩,最大限度降低药品价格。
集团采购理论上有降价的可能,但有医改专家指出,这种采购方式的问题是只有一个维度:价格。医院是否有足够的动力来议价、议价后的收益如何进行分配等,都是这种采购方式必须要解决的相关问题。
医保参与采购则与集团采购有所不同。前述医改专家指出,医保的最主要动力是控制费用,面向一个由药企、医院、医生、患者所组成的更为完整的药品采购、使用、销售链条。这将使医保的采购在医药费用控制方面更有效果。
据北京市的人社部门介绍,目前北京市正在考虑将高值耗材纳入人社部门牵头负责的医保药品耗材的集中招标采购当中,并成立由人社部门牵头的“北京市医疗保险医药招标采购中心”。
但问题是,医保参与招采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其在公立医院的就医人群中有足够大的覆盖面,否则总的控费效果有可能会打折扣。这也正是北京面临的一个难题。
据北京市卫生局统计,
2011
年,北京市三级医院住院患者中外来就医费用占到
49.77%
。这意味着,有将近一半的三级医院住院患者不在北京医保的覆盖范围内。医保的控费作用如何在这些患者上体现,则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
实际上,外地患者的医保问题在推行医事服务费的过程中已经显现出来了。“关于外地患者问题,这方面反映问题比较多,因为报销都是各个地方确定报销政策,我们积极跟国家部门协调。”韩晓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