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进一步指导地方做好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对《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二版)》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以下简称《指南》)。在今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就《指南》的一些新变化、新思路进行了详细解答。
"全员"修改为"区域"意在强调科学、精准的划定核酸检测范围
与第二版相比,第三版《指南》将核酸检测范围由"全员"修改为"区域",对此,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解释道,之前"全员"容易让大家误解是在全市范围内搞大规模的检测,理解成是在搞大水漫灌。此次修订为"区域",更加突出强调科学和精准的划定核酸检测的范围。
《指南》还在核酸检测完成时限要求上进行了调整。焦雅辉表示,以往核酸检测完成时限要求根据城市人口规模的不同而不尽相同,有的在48小时完成,有的在72小时完成。此次修改专门针对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快、隐匿性强的特点,要求在划定区域范围内的核酸检测一律在24小时之内要完成。
设立9个工作专班保证区域性核酸检测平稳实施
开展区域性的核酸检测,涉及的环节和部门都比较多,如何保证划定区域范围内的核酸检测必须在24小时之内完成?
焦雅辉提到,这就要求各地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能够无缝有效的衔接。
她指出,首先是在组织实施方面,增设工作专班,根据区域核酸检测涉及的各环节、各部门,指导地方成立数据统计专班、采检匹配专班等9个工作专班,规定了专班职责。
其次是核酸检测的能力。"现在各地核酸检测的能力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是我们一个最基础的重要的保障。在当地的核酸检测能力不能够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我们大规模的移动支援核酸检测能力就至关重要。"焦雅辉说道。
此外,信息系统建设也是保证区域性核酸检测24小时之内能够完成的必要条件。焦雅辉提到,信息化支撑非常重要,我们要根据信息化的手段,才能够保证采送检各个环节的精准有效衔接,动态调配采集的样本以及根据实验室的工作负荷情况来科学分配样本。另外,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在发现混管阳性时,这10个人或者这20个人到底在哪里,能够第一时间把它控制下来,让他不要再流动,然后再进行单检来确认阳性的人员。所以信息系统的支撑很重要。
《指南》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各地可结合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有关要求,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增加抗原检测作为区域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对此,焦雅辉表示,引入抗原检测提高了早期和快速发现感染者的手段。这次在吉林采用"抗原+核酸检测"的手段和措施,取得了很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