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讯 疾病健康

浙大一院成功完成华东首例微创植入新一代长期型人工心脏手术,助力重症心衰患者重获新生

发布者:非洲不下雪 时间:2024-4-3 14:32

近日,华东地区在心血管创新医疗科技迎来了重大突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马量教授团队,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手术经验,成功植入了该区域首台新一代长期型人工心脏EVA-Pulsar™,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尖端的微创技术完成的,这标志着该医院在心脏大血管治疗领域走在了时代前列。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将为更多心脏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生机。

心之重负

沈先生的抗病历程

沈先生,本是平凡生活中的满足者,享受着简单而纯粹的幸福时光。二十余年前的某日,突发的胸闷和气喘打破了其平静的生活秩序。无明显诱因,呼吸困难乏力、虚弱、心悸等症状悄然而至。经医学诊断,他被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衰”。对沈先生及其家庭而言,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病情的纠缠令沈先生的日常生活变得困难重重。尤其近两年,他两次经历心脏骤停,惊险的生存挑战不仅考验着他的生命力,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

心之希望

浙大一院的科学救治

在困境中寻求希望,沈先生及家人选择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这里汇聚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专业的医疗团队。因左胸部间断性隐痛、胸闷气短等症状,沈先生被紧急送医。检查显示,他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仅为31%,这进一步确认了“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

沈先生的病情已经急转直下,生命岌岌可危。医院的心外大血管外科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了一支由资深专家和精干医护人员组成的救治团队为沈先生量身定制了一套科学而全面的治疗方案。

马量教授团队首先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用强心剂、利尿剂以及血管扩张剂等,以改善沈先生的心脏功能和减轻心脏负担;还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先进的医疗技术,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沈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他也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心之抉择

前沿的微创人工心脏植入建议

经过与医生的深入沟通,沈先生逐渐认识到自己病情的严峻性以及治疗的迫切性。他的心脏功能已经严重受损,常规治疗手段已无法维持其生命。由于我国心脏供体的极度匮乏,等待合适的心脏移植需要较长时间,同时,患者本人对心脏移植手术的风险也存在较大担忧。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多科专家经过会诊,马量教授团队向沈先生提出了一个前沿的治疗建议——植入人工心脏。

人工心脏学名是左心室辅助装置,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机械泵或生物材料帮助心脏进行泵血。左心室辅助装置与患者的心脏和主动脉相连接,替代其部分或全部功能,从而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心脏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为许多心脏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人工心脏的小型化使得微创植入术成为可能,于是在沈先生的期望与医疗综合评估下,马量教授团队最终采用了对患者创伤最小,难度极高的人工心脏微创植入术,微创植入无需如常规手术那样正中开胸,只需要几个小切口便可完成人工心脏的植入,如此一来可有效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降低感染的风险,术后的恢复也会更加顺利。

2024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心脏EVA-Pulsar

本次沈先生选择的是今年最新获批上市的EVA-Pulsar™人工心脏。该产品系列作为中国目前唯一一款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可用于长期治疗的人工心脏,为无数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EVAHEART长期型人工心脏系列是我国永仁心医疗和日本东京大学联合研发,安全性高,临床试验术后生存率100%。和其他产品相比,永仁心首创采用纯液力悬浮技术,具有全主流道设计和仿生叶轮设计,最高流量20L,辅助能力是其他人工心脏的两倍。得益于其流道设计,EVAHEART可产生高脉动性血流,让植入的患者仍然保留脉搏,保护血管和器官。永仁心人工心脏在欧洲、日本均获批上市,同时获美国IDE许可,为全球心衰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方案,全球最长使用时间已经超过11年。

筹备精心

科学严谨的手术准备

为了确保这场特殊手术的顺利进行,医院集中了最精锐的力量,从各科室抽调了顶尖的专家组成多科会诊团队。麻醉科、心外科、血管外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生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每一个细节。他们多次召开研讨会,针对手术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深入探讨,制定了详尽的术前、术中、术后准备方案。同时,他们还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了严密的预案,以确保手术万无一失。

马量教授及其团队深知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因此从手术方案的制定到设备的检查,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严格的科学论证和专业把控。他们模拟手术过程,反复推敲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力求做到最好。在紧张而忙碌的准备工作中,每个人都各司其职,默契配合。护士们忙碌地准备着手术器械和药品,医生们则一遍遍地检查设备,确保一切处于最佳状态。整个手术室仿佛变成了一个精密运转的机器,每个部分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手术做着最充分的准备。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手术能够在最科学、最专业的条件下进行,为患者带来最大的希望和生机。

技艺精湛

科学精准的手术实施

随着手术室的门缓缓关闭,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较量正式拉开帷幕。在无影灯的照射下,马量教授和他的团队开始了这场高难度的手术。

患者的身体被小心地固定在手术台上,全麻后的他静静地等待着医生的拯救。马教授的眼神专注,他的双手在患者的胸腔内灵活地穿梭着。在助手的协助下,他准确地找到了需要置入人工心脏的位置。随着微创技术的运用,手术刀在患者的皮肤上划开了微小的切口。马教授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将EVA-Pulsar人工心脏泵头稳稳地连接患者的左心室。紧接着,他又在右侧胸部通过小切口进行人工血管与升主动脉的精细吻合。整个过程中,他的双手仿佛拥有了魔力一般,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流畅。

在手术团队的默契配合下,手术进程顺利推进。监护仪上的数据显示着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变化,这场手术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康复迅速

科学有效的术后治疗

4个小时后,手术成功完成,沈先生被转入病房进行康复治疗。在马教授和医护人员的科学指导下,他的身体迅速恢复,很快就能够下床活动和正常进食。术后第六天,他已经能够自如行走,并开始了新的生活篇章。

患者出院前和医护团队合影

这场手术不仅是对医学技术的一次成功应用,更是对患者生命意志的一次科学拯救。在浙大一院这个充满科学与希望的战场上,沈先生重获新生。沈先生的抗病历程充分体现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在党的“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医疗机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加科学、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专家简介:

马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瑞士洛桑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委员,心脏大血管外科支部书记,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心脏移植中心主任。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好医师之“金刀”荣誉称号获得者。兼任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浙江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亚洲心脏瓣膜病学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机器人外科医师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等。从事心胸外科的临床工作30年,完成心脏外科手术超万例,在成人心脏瓣膜病、先心病、冠心病、心脏肿瘤、主动脉夹层、房颤等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微创心脏外科领域成绩斐然,带领科室发展迅速,在2020年度微创二尖瓣手术排名全国第二,连续5年举办心脏微创瓣膜手术全国直播演示。在心脏移植领域也独有建树,主刀百余例,主动脉阻断时间创全国最短纪录,2020年并完成全国最高龄78岁心脏移植。2021年完成全国首例心肌淀粉样变心肝联合移植。为浙江省和中国在心血管外科领域的发展和后备队伍建设不断贡献着力量。获得浙江省科学进步二等奖、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已发表SCI论文60余篇,申请授权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参与多项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