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讯 行业快讯

重磅核药获批!能否助力国内核药创新按下“核按钮”?

发布者:奈何幽然 时间:2022-2-23 14:59

核在医学上的运用之路,可是说是长路漫漫。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提出了在医学领域运用放射性物质的理论,但研发之路异常艰难。直到20世纪40年代放射性同位素才正式在临床运用。我国的核医学起步较晚,特别是核药,甚至出现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停滞,与欧美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核药涉及放射性,使得这个品种成为特殊的存在,研发、生产、使用都受到严格管控,因而形成了极高的壁垒。然而最近,随着一款重磅核药的获批,核药市场也正式迎来一位新参与者。

终结双寡头时代

近日,远大医药发布公告称,其联营公司Sirtex的SIR-Spheres钇[90Y]微球注射液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药品注册证书,获批的首个适应症为用于经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

据悉,钇[90Y]微球注射液早在2002年就已经获FDA和EMA批准上市,截止目前仍是全球唯一一款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选择性内放射治疗的产品。上市20年间,钇[90Y]微球注射液累计治疗全球超12万患者,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获得了广泛的临床认可,被多个权威组织机构发布的指南推荐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

远大医药于2018年联合鼎晖以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irtex,之后引进了SIR-Spheres钇[90Y]微球注射液。2021年9月,Sirtex在远大医药的协助下,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国际旅游医疗先行区的境外已上市医疗器械先行先试的政策,顺利完成了SIR-Spheres钇[90Y]微球注射液原发性肝癌适应症的中国首例特许准入。

这一获批不仅弥补了结直肠癌肝转移局部治疗的空白,标志中国肝脏恶性肿瘤领域迎来了全新国际化精准介入治疗方案,同时也终结了中国核药市场双寡头时代,迎来了“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自2018年开始,远大医药联通过Sirtex、Telix以及德国ITM公司,在抗肿瘤领域逐渐搭建了具有国际化一流水平的核药诊疗平台,在全球核药领域实现了全产业链,包括研发、生产、销售、监管资质等多领域的全方位布局。

在此之前,中国同辐和东诚药业长久地占据着国内核药市场的主导地位,获批产品多,市场份额多。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国的核药领域越发热闹起来。

被不断筑高的护城河

核药,即核医学使用的含有放射性核素、用于诊断和治疗的特殊药物,也称为放射性药(radiopharmaceuticals)。根据应用于诊断核医学还是治疗核医学,放射性药物也相应分为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诊断用核药是通过口服、吸入或注射等途径进入体内后,利用放射性药物示踪原理,根据药物在脏器中的分布情况及时间与放射性改变的差异,获得诊断信息。主要包括氟(18F)标记物(应用于PET-CT)、锝(99mTc)标记物(应用于SPECT)等。

治疗用核药是指能够高度选择性浓集在病变组织,产生局部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从而发挥治疗作用。主要用于肿瘤、甲亢、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骨转移引发的骨痛等,包括碘(131I和125I)标记物、镥(177Lu)标记物等。

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核药的主要原理都与药物的放射性有关联。而当今使用的放射性核素主要通过反应堆和加速器生产,部分可以通过放射性核素发生器和核燃料后处理获得。

因此,核原料一般由国家经营,获取核原料需要较高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所以核药领域有“双高”的特点,即进入壁垒高、行业集中度高。

根据已有数据推算,2018年,中国核医药市场约50亿元,到2022年预计达到1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

其中,根据2020年年报,中国同辐核药收入29.7亿元,市占率约为40%;东诚药业核药收入9.3亿元,市占率约为20%。

中国同辐旗下拥有原子高科、原子科兴、中核高通、宁波君安和中核海得威等子公司,多个产品的市占率均为国内第一,碘[131I]化钠口服溶液、氯化锶[89Sr]注射液市占率超90%;氟[18F]脱氧葡糖注射液超80%;锝[99mTc]标记注射液超70%等。

东诚药业于2015年先后并购云克药业、上海欣科、益泰医药和安迪科等,进入了高技术壁垒和高盈利能力的核医药领域。经过近几年的并购重组,现已初步形成以云克药业为代表的治疗类放射性药物生产平台,以上海益泰为代表的放射性药物研发平台,以东诚欣科为代表的放射性药物即时标记与配送平台,以南京安迪科为代表的正电子药物生产配送平台。

双寡头在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还在不断地构筑护城河。

因为核药必须考虑放射性核素半衰期,部分短半衰期的核药(如18F半衰期为109.8分钟、99mTc半衰期为6.01小时)无法像普通药物一样进行大量生产后存储然后长距离运输医疗机构销售,因此短半衰期核药物生产地点必须靠近医疗机构,根据需求进行即时生产、配送和使用。

因此核药房成为核医药生产企业构筑护城河的关键。

核药房建设标准严格,审批周期长,需投入5000万元左右。据了解,核药房环评和建设需要一年半,拿证需要一年半,拥有很强的壁垒。中国同辐拥有17个核药房,以锝标为主,氟标有8个,东诚药业有14个核药房,均为锝标。两者核药房还在不断地大幅扩建中。

不仅如此,中国同辐和东城药业正着手进行核药房之间整合,进行战略卡位。同时,双方也正在实现旗下不同企业之间资源、渠道、产品共享,未来短半衰期核素药物如果想打入中国市场,则必须借助国内核药房网络进行生产和销售,一旦整合完成,双寡头的市场地位将更加稳固。

创新进行时

海外核药市场起步早,1951年,FDA批准了首个核药碘[131I],将其列入甲状腺病人的使用药物。现在,全球诞生了诺华、GE、Cardinal health、UPPI、RadioMedix、Lantheus等多个核药领先企业,美国FDA已经批准了50多款核药,前列腺癌治疗药物Xofigo、放射性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Lutathera等是全球核药明星产品。

但是,多年来中国核药创新药研发几乎停滞,近几年没有一例创新型核药获批。

问题出在多个方面,监管层面上存在法规体系与国际不接轨、不能适应放射性药物特点等问题。按照前几年出台的规定,药品注册过程中的实验阶段要求在GLP实验室里完成。同时放射性药物又必须符合辐射安全监管的体系。但多年来我国并没有既可以处理放射性材料,又具备GLP资质的实验室,这就影响到放射性药品新药的研发和申报。

好消息是,2021年以来,随着政策春风持续推动,核医学行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基于市场的需要和政策支持,相关企业正在快马加鞭抓紧核药创新的研制。

目前中国同辐拥有7种在研的显像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其中二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放射性药品(131I-MIBG注射液、氟[18F]化钠注射液),一种待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治疗用放射性药品(钯[103Pd]密封籽源),四种处于各研发阶段的显像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

东诚药业平台下主要研发产品有[188Re]-HEDP注射液,主要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镇痛治疗,目前处于Ⅱb期临床试验中;氟[18F]化钠注射液为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骨扫描显像剂,目前已完成临床试验前期准备工作;钇90树脂微球,正在开展药理药效、药代动力学、安全性等临床前生物学评价工作。

上文提到的远大医药重点布局的放射性药物诊疗平台现已拥有10款全球创新产品,包括钇[90Y]微球注射液及其余9款RDC药物,涵盖68Ga、177Lu、131I、90Y、89Zr、99mTc在内的6种核素,适应症覆盖肝癌、前列腺癌、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胶质母细胞瘤、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及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其中,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的RDC药物TLX591-CDx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获批上市,并在巴西获得特别授权,准许正式获批前销售;用于诊断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TLX250-CDx已获FDA批准突破性疗法并于澳洲完成I期临床研究首例患者给药;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TLX101已获FDA孤儿药资质认定。

随着政策放宽、资本加码、人才增多、国产替代加速,我国核药发展形势正在持续向好。

结 语

与其他行业竞争对手不相往来的情况不同,我国核药领域的参与者之间合作密切。不过这样密切的合作也让后来者无利可图,某种程度上似乎不利于行业的发展。随着技术进步,核药相关诊疗业务变得日趋复杂,所涉及的品种、用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核药的供给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加速创新,让更多有意愿的企业参与进来才是破解矛盾的关键。后续发展如何,药智网还将继续关注。

参考资料:

远大医药、中国同辐、东诚药业公告、官网《核药双寡头格局即将松动,创新治疗用核药成破局关键?》,中国核技术网,2022年1月27日

《远大医药核药赛道重磅产品获批,填补中国肝癌临床治疗空白》,瞪羚社,2022年02月10日

《国外巨头争相布局核药,“东诚药业”却已遥遥领先巨头》,解析投资APP的雪球专栏,2019年11月7日

《一日暴涨近两成,核药寡头中国同辐(01763)欲“回A》,智通财经,2021年2月1日

《重磅!首份国家级医用同位素发展规划发布》,中核集团,2021年6月24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