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信达PD-1单抗首次出海失利在业界引起广泛热议,各种分析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件事带给中国新药界的深度思考有哪些,写意君与美国医药分析专家孟八一老师进行了多次电话讨论,特别是针对中国创新药的商业化之路涉及的三个问题:能不能以仿制药养创新药?能不能以低价格赢得美国新药市场?能不能以美国市场养中国新药?以下是孟八一老师的分析。
FDA召集的信迪利单抗ODAC会议已经过去10天,国内医药界的同仁关注度之高,称之为“制药界的春晚”。14:1的结果,有人说“意料之中”,更多的人说“意料之外”。
作为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FDA肿瘤卓越中心主任Richard Pazdur博士“I have a right to change my mind”的说法,恐怕没人“意料之中”。无论怎样,寄予厚望的中国首个PD-1单抗在进入美国的路途上,算是暂时搁浅。
有关这一结果,有人说是启示,也有人说是教训,更有人说是经验和收获,国内国外,大咖小众,已有很多文章可见,很多谈话可闻。
乐观者认为,这是个案,偶然现象,并不影响中国创新药未来之大局。悲观者认为, ODAC投票对中国创新药出海之影响,相当于2015年“7.22”对中国制药之影响,几乎是要大家推倒重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太多的人,把信迪利单抗美国试水,看成了中国创新药的能不能,如何能进入美国市场的风向标。
本文仅将此案做个引子,针对中国药物创新的三个说法,谈一下本人之浅见。
这三种说法,一是“以仿养创”,用仿制药的收益补创新药费用;二是“国际化,以卖到国外高价格弥补创新之花费”;三是,做大国际,美国之外,其他国际市场,包括“一带一路”市场还大得很。我个人认为,这三条路都走不通,或者不好走。
1、
“以仿养创”不着边际
从2017年4+7开始,一拨又一拨集采定价和“灵魂砍价”,把仿制药压得喘不过气来,曾信誓旦旦地喊以防养创也失去了音讯。
在制药工业中,创新和仿制,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和不同逻辑的两个产业。创新药是通过创造,把“创意”和“分子”变成“药物”,从市场摄取“产品价值”。仿制药是“纯工业制造”,卖给市场的是“制造边际成本+利润”。
一个具体企业(也就是个别企业),用相当数量的仿制药收益(现金流)支付个别创新药是可能的。放到整个产业,这种逻辑就是不可能的。
例如,2019年美国的仿制药销售接近1000亿美元,总利润不足5%,也就是说只有50亿美元利润,还不够一家制药巨头一年的R&D投入。印度是个全仿制药产业国家,可是到今天,你看到过哪家印度仿制药巨头去做药物创新?
在我们国家,一旦集采谈判,把仿制药的利润压缩到“合理区间”,仿制药本身能够运作,已经很不简单了,哪里还有钱去支付创新?
2、
国外高价弥补国内低价,
很少有这样的好事
所谓国外高价,实际上是指“美国高价”。没错,美国是全球药物价格最高的国家,2018年,美国几乎支付全球创新药的67%的利润。美国不歧视外国进入者(很多欧洲和日本制药在美国赚钱)。
但是,进入美国市场的基本前提有两条。
第一,必须按照FDA指手画脚的去做,只有FDA批准,你才能看得到这个高价;第二,美国的支付人愿意支付(注意:不是美国病人需要),因为全球67%的创新药利润,不是全体美国人支付的(也不是美国政府支付的),而是美国的雇主支付和商业医保的私人支付支付的。达到FDA的标准并不难,难的是让私人支付付钱。
从1980年开始,FDA批准的所有新药(NDA)中,只有20%可以收回投资,80%是不赚钱的。
也许你会说,在中国搞创新,成本低,可以以低价格竞争。美国创新药的价格竞争逻辑不是降价,而是提价,不是竞争销售前的价格,而是竞争销售后的返款(rebate)!所以,低价格竞争,搞得不好,反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礼来事前声称要降价40%很可能触动相关方的利益,对这次PD-1获批只能是不利的)。
美国的药物定价和报销过于复杂,不在这里展开。我只想说,美国创新药市场,无论是研发制造,还是销售报销,是寡头垄断的“巨弹药物(blockbusters)”市场。如果没有开发和销售巨弹药物的实力,在美国卖药赚钱,剩下的只有运气。
所谓“以量换价,酒好不怕巷子深”仿制药理念,在美国的创新药市场不好使。
有分析说信迪利单抗是想按照生物类似物的路子向FDA申报,最终以低价格取胜。那么,美国生物类似物的市场怎么样呢?
我们来看一下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2021年的报告(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CBO,2021):截止到2020年,FDA共批准了29个生物类似物。2017年美国biologics总销售1250亿美元,但是,生物类似物仅销售了9亿美元!这充分说明了,美国制药市场生物创新药巨头对便宜生物类似物的市场压制!
在美国的药物消费链条上,除了吃药的之外,所有沾边的人,都是高价格受益者,在美国创新药降价,是要遭群殴的!
3、
“美国之外”是有限市场
美国之外市场有没有?“有”,但是“有限”。
为什么?美国制药对全球市场的垄断,除了美国的创新能力外,还有一个更厉害的“FDA”,这就是“FDA的标准”。“FDA的标准”几乎就是全球标准,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尽管各有自己药品监管法,但是,绝大多数不过是再版FDA(包括我们自己),还有很多国家直接使用FDA。
仿制药还好说,全球还有ICH,还有WHO基本药物。但是,新药不一样,在很多国家,即便是很穷的国家,不是FDA批准的新药,可能也不好卖,即便是“好药”,留给你的市场和价格,也相当有限。卖药和卖电视是两回事,药物属于虚拟商品,除了价格之外,还有信誉。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我们自己就不能搞创新药呢?“能”!把精力和热情聚焦到14亿人的中国市场,这个市场足够大,资本也足够多,未来国家大健康的投入也不会少。能够满足14亿人的“unmet needs”,那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我同意搜狐网16日的一篇文章关于《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解释中一段对未来中国药物产业国际化的描述:
总结成一句话:“按照FDA的标准创新,满足14亿人的临床未满足需求”。当你在国内满足了中国市场的未满足,世界,包括美国,没理由不欢迎你进入它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