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产PD-1产品出海受挫事件影响,开年至今国内创新药企业市值大跌,甚至有投资人士表示医药行业“利空实锤”。
2月21日,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媒体采访,表示这意味着国内药企走向国际,除了已知的技术质量,还包括诸多的不确定的因素。未来,在走向国际之时,国内市场应该在中国创新药企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宋瑞霖表示,创新药企业市值大跌没必要单纯指责资本,市场要意识到国家的创新支持政策是产业春天的基础。未来,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还需要一步步地分解到各个环节,每个部门都要反思政策对创新的作用,主动改革。只要医药创新市场不断完善资本该回来的一定会回来。
国产PD-1出海受挫,创新药春天返寒
2月11日,信达生物(01801.HK)披露自家PD-1药物出海受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ODAC)要求信达生物补充额外的临床试验,以消除目前产品“临床试验无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无头对头试验”两大不足。
这不免让制药企业及其投资者感到一阵错愕。
两年前,FDA肿瘤卓越中心主任Pazdur到访中国,公开发声支持中国公司基于国内临床试验数据,将低价PD-1/L1抑制剂带入美国市场。时隔两年,Pazdur公开发文,强调利用单一国家临床数据的上市申请存在问题的观点,与两年前的言论相左。
宋瑞霖认为,FDA对于中国创新药企出海态度的转变是触动业界的关键点,这意味着未来国内药企走向国际,除了已知的技术质量,还包括诸多的不确定的因素。但是,医药创新的核心和实质更加清晰,即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目前,美国已经有六款获批上市的PD-1产品,其中5款都获批了非小细胞肺癌,而这也是信达生物此次申报的适应症。当市场不是急于获得申报产品满足其未满足需求时,能采取的手段通常是提高标准,因此,信达此次申报并无过错,而是FDA的审评策略发生了改变。
“美国并不是非常急于需要PD-1,所以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是出海战略中非常重要。”宋瑞霖认为,信达生物PD-1出海受挫,不能简单解读成国内创新药出海就踢到铁板,最关键的是要判断出海药物能否填补当地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如果企业药物并非海外市场独有,企业就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不断变化的审评要求,其中包括以全球最好疗法作为对照组的“头对头试验”。事实上,这与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CDE)去年发布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思路是一致的。
“有人说(国内药企)出不去了,我倒不这么看。未来筛出一批有能力的企业,能够达到这个水平,那不就是脱颖而出吗?当大家都出不去的时候,出去的才是我们真正看到的星星。”宋瑞霖说。
如何应对“刮风天”?市场引导,苦练内功
“企业也需要解放思想。现在有的企业采取对赌的做法,如果病人用了产品后没有效果就予以退款。我想这种方式下,也会有一部分需求被拉动。”宋瑞霖说。
跟随式创新仍占主导,政策需分解到各部门落实
从生物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算起,其创新发展已经走过10多个年头,企业研发动力不足等问题得以改善的同时,也出现研发靶点扎堆的新痛。
根据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CDE)发布的《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2020年,前十位的靶点合计临床数量接近500个,占临床总数接近20%,仅PD-1单抗就开展了接近100项临床试验,被业内戏称“内卷”严重。
对此,宋瑞霖表示内在因素在于大家都想走快车道,是一种短期行为,产业界和投资界都需要反思。但这种情形也反映了起“交通指挥灯”作用的产业政策需要改进。包括审评审批、医保报销和医院用药制度等一系列改革。
“如果一个创新药,已经有几个同靶点、同机制、同适应症品种上市,后续申请上市的品种是否还属于填补临床空白?是否还能纳入加快审评?医保对后来者是否应该区别定价?”
宋瑞霖认为,除了要对新药加快审评做更细的区分,报销制度和医院用药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值得关注。总之,凡是使患者不能够尽快分享到医药创新成果的政策,未来都需要改变。
“我们医药创新迅速发展靠的就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宋瑞霖表示,在国内医药创新的起步阶段,要认识到基础研究是国内医药创新的短板,在这种背景下要求快速引领全球创新是不客观实际的说法。中国现在需要走好跟随式创新,做出有价值的创新。
宋瑞霖提醒,从国内创新药企业市值大跌看,企业未来的融资环境可能面临困难,这更要求制定宏观政策的管理部门随机应变、合理调整政策。
“我们要思考如果中国的创新企业在国内市场不能成长壮大,怎么可能走向国际?现在需要把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一步步地分解到各个环节,每个部门都要反思具体政策对创新的作用,要主动改革。”宋瑞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