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是一个十分受关注的话题,很多人觉得自己肾虚,也不去医院证实,就胡乱给自己开始补,各种方法都用尽了,可是情况却不见好转。
何为肾虚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源,脏腑机能活动的原动力。肾的精气从功用来说可分为肾阴、肾阳两方面。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当这一平衡遭到破坏后,就会出现肾阴、肾阳偏衰或偏盛的病理变化。
目前人们常说的“肾虚”,如遗精、阳痿、早泄、性冷淡、不育、不孕等,实际上是狭义的肾虚。广义上的肾虚包括一系列的全身症状。中医所说的肾虚和西医认可的亚健康状态颇有相似之处。
中医所指的肾虚,有很多种类,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阴虚、肾阳虚。
肾阴虚,表现为口干舌燥、失眠多梦、心情烦躁、腰酸膝软、手足心热、耳鸣头晕等症状。另外,女子会出现便秘、经少甚至经闭等表现;肾阳虚,表现为面色白或黝黑、腰膝酸疼、精神不振、手足冰冷、畏寒怕风、腹泻、身体浮肿等。此外,女子会出现不孕、遗尿、浮肿、性欲低下等症状。
何为艾灸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主要是将艾草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
艾灸养肾的穴位
1、神阙穴
就是肚脐眼,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灸此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养生功效。常灸神阙穴,可起到强壮体质、延年益寿作用。
2、关元穴
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灸此穴有温肾健脾、补益固脱、散寒止痛、调经养血、保健延年的功效。主要可用于治疗阳痿早泄、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
3、气海穴
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在肚脐下1.5寸。灸此穴有壮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回阳益阴、调和营卫、延年益寿、抗衰防疾的作用。气海和关元穴在人体下腹部,共同保护着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子宫、男性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部位。古人说“气海一穴暖全身”,强调该穴保健养生作用。但阴虚者慎灸此穴,孕妇禁灸此穴。
4、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具有气血双补作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此穴能够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补肾壮阳,对调理脾胃虚弱等有帮助。
5、涌泉穴
《黄帝内经》指出:“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在人体足底,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乃是肾经的首穴。艾灸此养生穴位,具有很好的补肾强体功效。
选好穴位后,将艾条点燃,在距穴位约2~3厘米处施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即固定不动,可随热感而随时调整距离。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长期执行。
艾灸的操作方法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灸注意事项
一是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二是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三是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四是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因为艾灸完毕,全身毛孔打开,易受寒凉。
五是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六是如若不小心灼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吸收,勿挤压、抓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