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痧”是一种瘀结,也就是指体内存在的不平衡状态。“瘀”有阻塞之意,由于体内受阻塞而使得气血不通顺,而气血不通顺,则进一步产生疼痛不适。人体是由数以万计的微小细胞所组成,细胞与细胞之间彼此透过血管神经、经络相互连结,因此,当体内有障碍而无法进行正常的运作时,就会产生凝滞、瘀塞,于是形成“痧症”。也就因此有“百病皆可发痧”的说法。
远在清朝时期,邵新甫就曾于《临证指南医案》中明确指出:“痧者,疹之通称,有头粒如粟。”也就是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反映在皮肤表面上,出现红点如粟的疹点。这种现象也称作“痧胀”和“痧气”,这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病症,而是属于一种毒性反应的临床综合症。
古人认为,风、湿、火之气相搏而为病,而天有八风之邪,地有湿热之气,人则有饥饱劳逸。通常在夏秋之际,风、湿、热三气盛,以致体内的气为之失调,容易使人引发“痧症”。痧症是一种气的失调,就是瘀积于体表或是经络内的有毒物质。实际上一年四季都有可能会发生“痧症”,不过通常还是以夏秋之际最为常见。
让体内的气更通畅
中国医学有许多流传千年的民俗自疗法,刮痧就是其中一种广为民间应用的非药物疗法的生活医学,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复健医学”的一种方式。中医强调的是一种“气”的医学,肉眼虽看不见,但却具有功能在体内运作。依中医理论而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身体的各个器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且具备自控调节的系统。而我们的皮肤更在身体自控调节系统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那是因为人体透过皮表对外接受信息,同时对内传达命令,由此内外互通的连系,于是才能产生自我调节的效应。
基本上,“刮痧”是由推拿、针灸、拔罐、放血等传统中医疗法所演变而来,所以“刮痧”在某个程度上,跟经络有相当关系,刮痧的作用机转就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并透过皮肤表面加以刺激来达到效果。
刮痧是一种经络疗法
身体的经络“内连脏腑,外络四肢皮(皮肤)节(关节)”。王剀锵举例说明:“当肚子痛的时候,会感觉肚子皮表疼痛(身体的不适会透过疼痛的感觉反应),所以如果没有这样的感觉,可能体内的器官烂掉都没有知觉。因此,完全没有疼痛神经的人,是没有办法存活太久的,也就是说,疼痛感可以反射到体表,同时也让我们因透过这样的痛苦,能够提早做出一些因应和处理。”简单的说,“刮痧”就是运用刮痧器具配合刮痧润滑剂(如万金油、白花油、凡士林等)的使用,在患者不适处的皮肤表面进行反覆刮动摩擦,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东方传统医学称之为“经络疗法”,在欧洲则称之为“反射疗法”。
“刮痧”就是用光滑硬的东西(如牛角、玉砭、木棒、麻绳、瓷质汤匙、碗、碟、铜钱、梳子……等),或是用手也可以,或是用某些金属的道具,主要是处理身体表面,进行的方法可以用刮、挤、揪、捏(有旋转、提起),或者是用刺、拍打等等方式的刺激。主要是造成皮肤表面会有一些瘀血点、瘀血斑或者是点状的出血,透过这样对身体体表经络的刺激(皮肤以下0.5公分至1公分的表浅之处),来调整身体的气血,达到把邪气(所谓邪气就是一种身体不平衡的状态),甚至一些不利于身体的东西,可以透过这样的方式排除。若有精神恍惚不舒服时,透过刮痧的方式,可以帮助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