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刮痧治病历史悠久
早在战国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多处论述到“布炙以熨”、“抚以布”,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刮痧疗法 ,但是可以看出刮痧疗法的雏形。有关刮痧最早的文献记载于晋代葛洪《肘后救急方》,该书卷七《治卒中沙虱毒方第六十六》中记载沙虱侵入人体后出现皮肤发疹并伴有寒热疼痛、百节强等症状。清代郭志邃撰写了中国第一部痧症专着《痧胀玉衡》,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痧症的病名、临床证候、病因病机、辨证以及外治、内服的治疗方法。郭氏还强调:头额、腿上痧刮痧法“用棉纱线或麻线 ,蘸香油刮之”“, 大小腹软肉内痧 ,用食盐以手擦之 ,宜用油盐刮其皮肤”。清代张路玉在叙述刮痧时强调“: 举世有用水搭肩背及臂者 ,有以苎麻水湿刮之者 ,以瓷油润之者。”明清医学家刮痧法所用棉纱线、麻线、油线、苎麻水湿刮法 ,不难看出 ,与 2000多年前《五十二病方》中之“布炙以熨”、“抚以布”等等 ,显然有着密切的渊源。
刮痧疗法的作用
·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 ,增加组织血流量 ,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调整脏腑
刮痧通过对皮部和穴位的刺激 ,从而起到对内脏功能调节作用 ,使其阴阳达到动态平衡。如肠蠕动亢进者 ,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 ,肠蠕动功能减退者 ,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
·舒筋通络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提高局部组织的痛域 ,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得以舒展 ,消除疼痛 ,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排除毒素
刮痧过程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 ,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 ,血流及淋巴液增快 ,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 ,使体内废物、毒素可从皮肤排出体外 ,可以减轻病势 ,促进康复。
·信息调整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 ,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 ,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
刮痧疗法的适应范围
刮痧疗法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治疗的主要病证有:感冒咳嗽、体虚易感、自汗盗汗、发热中暑、头晕头痛、纳差不寐、牙痛口疮、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子宫脱垂、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厌食、遗尿流涎等。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病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
刮痧疗法的禁忌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 ,妇女的乳头禁刮。
·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此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刮痧的操作方法
目前的刮痧工具分牛角类和玉石类。牛角类偏泻 ,玉石类偏补。
在操作时 ,手拿刮板 ,蘸油或清水 ,选好要刮拭的部位 ,其方向是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胸部从内向外刮拭。
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 45°~90°进行刮痧。
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 3~5min ,最长不超 20min。
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 ,不可强求出痧 ,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刮痧次数一般是痧退后再进行第 2 次刮治。
出痧后 1~2 天 ,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 ,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刮痧疗法属于中医学外治法的一种 ,具有适应证广、疗效快捷、操作简便,在家即可操作、副作用少等优点。但是刮痧会让身体某部位的皮肤带来瘀痕,一来影响美观,二来如果是不了解刮痧疗法的人看到,会真会以为是被人给“虐待”了。
#p#
刮痧治疗的几种常见疾病
·头 痛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如感冒、高血压、颈椎病、发热性疾病、颅内、五官等疾病均可导致。多为风邪袭入经络,肝阳上亢,气血亏损以及淤血阻络。神经性头痛系长期焦虑、紧张和疲劳;偏头痛是颅脑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头痛往往伴随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等。
经络刮痧:
头部:以头顶(督脉:百会穴)为中心,分别向前(至前额神庭穴)、至后后发际边凹处(膀胱经:天柱穴)、左、右刮拭(至太阳穴);
肩部:双侧肩周部(从上向下至肩井穴);
上肢:双外侧(大肠经:从合谷穴向上至肩部);疼痛重者加阿是穴(痛处)。
·高 热
可见于多种疾病,如病毒、细菌感染引起,发热在38 c左右或以上者,主要表现为体温高,怕冷、咳嗽、面赤、烦躁不安等。阴虚症多引发。
经络刮痧:
头部:两眉间(任脉:印堂穴),鼻下(督脉:人中穴),十指尖(十宣)放血;
颈部:颈椎下第七棘突下(督脉:大椎穴)、肺腧;
背部:脊椎两侧(督脉--华佗夹脊穴),第二胸椎旁开两指(膀胱经:风门穴);
上肢:手臂外侧屈肘处:(大肠经:曲池穴),左右手拇、食指交叉拇指尖处(大肠经:合谷)。
·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其主要表现为:
疼痛——早期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昼轻夜重,不能向患侧侧卧。
功能活动受限——肩关节各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例如,梳头、穿衣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屈肘时手摸不到肩。日久可以发生肌肉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臂上举不便、后伸不利等症状,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年龄的人,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刮痧治疗肩周炎主要刮痧部位:颈部,肩背部,胸部。
刮痧部位:
颈部——哑门、风池、大椎。
肩背部——肩井、天宗。
胸部——中府、云门、缺盆。
上肢部——肩贞、外关、曲池、合谷。
下肢部——足三里、条口。
·疲劳综合症
饮食不周,睡眠不足,体力消耗过多,身体长期劳累;烦躁,抑郁,心理压力过大引发的身心疲惫症状。无器质性病变的亚健康状态。
经络刮痧:
头部:以头顶(百会穴)为中心,分别向前(至前额)、后(至天柱穴)、左、右刮拭(分别至太阳、风池穴);
肩部:双侧肩周部(从上向下至肩井穴);
背部:胸椎、腰椎及两侧(督脉、膀胱经);
足部:足跗外侧:(膀胱经:京骨穴)
·感 冒
感冒是呼吸道常见疾病,四季均可发生。主要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卫外功能减弱而导致风寒、风热、暑湿外感。常见有头痛、四肢酸痛、发热、畏寒、乏力、鼻塞、流涕、咳嗽。部分患者还伴有食欲差、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
经络刮痧:
头部:以头顶(督脉:百会穴)为中心,分别向前(至前额神庭穴)、后至枕骨凹处(胆经:风池穴)、左、右刮拭(至太阳穴);
胸部:(咳嗽)--由内而外(任脉:天突至中府穴);
腹部:(呕吐)--肚脐上4寸(任脉:中腕),
小腿外侧:(胃经:足三里穴);
颈部:(发热)--第七脊椎处(督脉:大椎穴),屈肘直角横纹外(大肠经:曲池穴);
脊椎:(发烧)--脊椎两侧(督脉--华佗夹脊穴),第二胸椎旁开两指(膀胱经:风门穴);
手臂:(鼻塞)--手腕横纹桡内侧上7寸处(肺经:孔最穴),点按鼻翼外凹处(大肠经:迎香穴)。
#p#
·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性缺血、缺氧所致的症状。常因劳累、激动、遇寒、饱餐等因素诱发。表现为突然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及左上肢内侧, 小指、无名指等部位。并伴有心率加快,出冷汗,呼吸困难等。休息或含服硝酸脂剂,刮痧亦可迅速缓解。
经络刮痧:
背部:脊椎上部(督脉:大椎、至阳穴),第五棘突下旁开1.5寸(膀胱经:心腧穴);
前胸:胸骨上窝中凹处(任脉:天突)、两乳间处(任脉:膻中穴);
手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心包经:内关),腕横纹上5寸心包经--郗门穴),腕掌桡侧上缘(心经:神门);
小腿内侧:踝骨上三寸处(脾经:三阴交),踝骨下凹处(肾经:太溪)。
·腹 痛
腹痛是泛指胃脘以下,耻骨以上发生的疼痛,多与脏腑疾病有关。妇科病亦可引起腹痛。单纯性腹痛系寒邪内积,脾虚胃寒,饮食不节;消化、吸收、排泄功能紊乱造成。
经络刮痧:
腹部: 肚脐上4寸下(任脉:中脘)、下3寸(任脉:关元穴)、肚脐旁1.5寸(胃经--天枢穴);
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膀胱经:肾俞至大肠腧);
腿部: 膝髌骨外缘上4寸(胃经:梁丘穴)。
·便 秘
凡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秘结不通超过2天以上者称为便秘。凡喜食辛辣腻味,胃肠积热,津液受灼者易秘。大便干燥者为“热秘”;体虚、产后、年老及气血亏虚,肠失润下者为“虚秘”。
经络刮痧:
腹部:肚脐旁1.5寸(胃经:天枢穴、腹结穴);
腰部:腰部第四腰椎旁1.5寸(膀胱经:大肠腧穴);
手臂外:手背腕横纹上3寸(三焦经:支沟穴);
下肢外:膝下外侧下缘1寸(胃经:足三里穴)。
·失眠
又称“不寐”。指经常不能入睡、睡不深熟、易醒。多因思虑忧愁,操劳太过,损伤心肺,气血亏虚或脾胃不和,心神不宁所致。神经衰弱,无法安眠。
经络刮痧:
头部:以头顶(督脉:百会穴)为中心,分别向前(至前额神庭穴)、至后后发际边凹处(膀胱经:安眠穴)、左、右刮拭(至太阳穴);
肩部:双侧肩周部(从上向下至肩井穴);
背部:脊椎、腰椎两侧1.5寸(膀胱经:心腧至肾俞穴)。
下肢: 膝下外侧下缘1寸(胃经:足三里穴),
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脾经:三阴交穴),
足面:拇一、二趾间(肝经:行间穴)。
·减 肥
肥胖是体内脂肪过多的状态。因多食、高脂肪膳食, 体力活动过少或遗传因素造成。易诱发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疾患。 中医认为肥胖主要是脾气虚、运化功能减弱形成。刮痧可以疏通经络,加速新陈代谢,消除体内蓄积的脂肪,安全不反弹无副作用。
经络刮痧:
背部:双侧脊椎旁开1.5寸处从上往下(膀胱经:肺俞、脾俞、肾俞穴);
胸腹部:两乳间(任脉:膻中穴)、脐上4寸(任脉:中脘穴)、脐下3寸(任脉:关元穴);
下肢: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脾经:三阴交穴),外踝尖上8寸(胃经:丰隆穴)。
·月经不调
月经的周期或经量出现异常都称为月经不调。月经先期多属血热,月经后期多属虚寒,月经先后无定期,多属肝郁或肾虚。
经络刮痧:
背部:腰椎旁开三指处从上往下(膀胱经:肝、脾、肾俞穴),
腹部:肚脐下两指至四指处(任脉:气海、关元穴),
下肢:双侧踝骨上四指处(脾经:三阴交穴)、髌骨内上缘两指处(脾经:血海穴);
足部:足内侧,内踝下后方凹陷处(肾经:太溪穴)。
#p#
注意!刮痧的九种禁忌症
一、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刮痧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二、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则会引起流产。
三、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否则会导致创口的感染和扩散。
四、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五、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刮痧,因为这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六、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刮痧,因为这类患者在刮痧时所产生的皮下出血不易被吸收。
七、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否则会引起虚脱。
八、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
九、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为刮痧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
另,小编提示,刮痧虽可在家操作,但如果想要有良好的治病功效,还是要去中医院找专门的医师治疗比较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