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备有一个小药箱,以备不时之需。但多以见效奇快的西药,比如能迅速止痛的药、能马上降温的退烧药等为主,其实,我们家里也可以常备一些中草药,它们调理身体、解决一些小问题的能力并不比西药逊色。
1.金银花
金银花味甘,性寒,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金银花和菊花的性味有点相似,但它有更好的解毒作用。咽喉肿痛、热毒泻痢用金银花煎水代茶喝,不消一日,症状就会有很大的改善。
盛夏,孩子一身的热痱很是可怜,用金银花煎成浓浓的药水,在那些长痱子的地方反复擦洗,一天以后,就可以看到痱子沉了下去了。除了痱子,对其它的痈、疮、疖肿等,金银花水一样有效。
2.菊花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有疏风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菊花主要清的是肝火,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因此,菊花对于肝火引起的眼睛方面的问题疗效尤为突出,比如眼睛出现疲劳或者干涩症状时,拿个杯子放些菊花、决明子、枸杞等明目的东西,用四五十摄氏度的热水冲泡,用升起来的蒸汽熏眼睛,能够缓解眼疲劳和眼干的症状。
3.生姜
生姜味辛性温,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比如家里人淋雨受凉了,喷嚏连连的,这时我们完全可以不用给他服什么治感冒的西药,切几片生姜,加点红糖煮水给他喝,保管他马上就生龙活虎的。
俗话说:“上床萝卜下床姜”,生姜有很好的醒脾(使脾胃苏醒)的作用,所以对于早上起来胃口不太好的人,起床后喝些淡姜水,能促进胃肠运动,增加食欲。生姜还有止呕的能力。大多数的呕吐,尤其是妊娠呕吐,一杯生姜汁(或煮姜水),就能让人“缓过来”,既有效,又安全。
不过,生姜较温,平时阴虚内热体质的人不宜使用。
4.陈皮
陈皮味辛、苦,性温,有理气、祛湿、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引起的胃痛、胃胀、嗳气、恶心、呕吐等。老是咳嗽,痰液稀白稀白的,用陈皮泡水喝也是很有化痰止咳作用的。
老年人年老体衰,脾胃功能本身已经偏弱,如果出现胃脘及腹部胀满,进行各项检查如胃镜、肠镜也并无发现明显异常的,也可以煮点陈皮姜枣汤,做法是:陈皮10克、生姜30克,剁成碎末,大枣5~10枚。一起入锅,加水500毫升,煮沸后改文火,再煎3~5分钟即可。趁热饮用最佳,可稍加红糖以调味。
5.山药
山药味甘性平,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作用。小孩子脾胃虚弱,老是没胃口吃饭,而且还时不时腹泻,平时多让他吃点山药就最好不过了。
山药长于养阴,对于更年期妇女以脾肾阴虚为主者,服用后可以缓解潮热、心慌等症状。山药对老人家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气促,肾气虚引起的腰酸腿软,夜尿较频等都有一定的作用。山药的特点是药性平和,可作为食品长期食用(煲汤、煮粥味道都很不错)。
对于病后身体虚弱,需长期营养调补的人来说,山药更是“质优价廉”的补品。
注意:“中药抗生素” 不能代替抗生素
抗生素原称抗菌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等)产生的化学物质,在低浓度下具有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作用。例如,最早发现的青霉素,就是在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
细菌的适应能力极强,它会对所使用的抗生素慢慢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抗生素的抗菌能力下降,最终对该细菌失去作用。
由于耐药现象普遍,而且抗生素本身有不少的不良反应。严重的可以致残或致死,因而抗生素的使用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为中药的安全性较高,较少有细菌对中药产生耐药,因此,临床上常使用“中药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是目前治疗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
那么,“中药抗生素”能不能替代抗生素呢?答案是否定的。由于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多为植物,本身并不是从微生物中提取出来的,所以它与抗生素有本质上的区别。另外,虽然部分中药具有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作用,但其作用仍逊于抗生素,加上中药的作用机制不甚明确,因而“中药抗生素”并不能替代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