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网络疯传各种防核辐射方法被证实是谣言后,最近又爆发了全国各地抢购食盐的风潮。疾控专家澄清:吃碘盐不可能防核辐射。我国食盐大部分是矿盐,海盐的量不会超过20%。并且我国矿盐资源充裕,不会供应不上的。
专家纠正防核辐射误区
抢购食盐毫无必要
疾控专家澄清:食盐里碘的含量很低,而且碘酸钾不同于碘片里的碘化钾,就算吃很多盐,也起不到多大的防辐射效果。从目前监测的情况来看,海水受核辐射污染的可能性很低。而且我国食盐大部分是矿盐,海盐的量不会超过20%。加之我国矿盐资源充裕,不会出现供应不上的现象。
私自服用碘片有害无益
网络盛传预防核辐射方法:听说核辐射容易导致甲状腺癌,而目前日本也在给相关地区的居民发放碘片。我们也应该在日常饮食中添加含碘盐或者购买碘片进行服用,这样即使核辐射来了也没关系,我们体内已经有保护体。
专家点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对于不处于核辐射区域的人们来说,私自服用碘片或额外添加碘元素的摄入都是有害无益的。
以碘片为例,碘片是稳定性碘,它可以使甲状腺内的碘饱和从而阻止放射性碘的摄入。因此,对于已经处于体内放射污染的人可以有效避免或减低核辐射的影响。但是对于尚未受到核辐射或者仅收到体外放射污染(如皮肤污染)的人来说是无效的;
其次,依据目前的监测数据,我国尚未受到核辐射的影响,所以不存在有人已经处于体内放射污染的状态,因此不必惊慌而擅自服用碘片。因为对于本身已有甲亢或对碘过敏的人来说,擅自服用碘片、盲目添加碘的摄入量是一种危险行为,往往有可能增加病情或导致过敏发生。
国民无需禁食海产品
网络盛传预防核辐射方法:新闻报道说日本核电站使用海水注入进行降温,这有可能导致海水也受到核污染,即使降温海水不排入海洋,而核泄漏也有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继而进入海中的各种鱼虾等生物。因此我们还是不要吃海鱼海虾了。
专家点评:对于已经确定受到核污染的海域居民来说,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但是依据目前的检测数据来说,我国尚未有这方面的污染信息,因此我国居民无需过于担忧而禁食海鲜产品。
为什么说如果确定海鲜受到核污染之后人体不宜进食呢?海鲜如果还有放射性元素,人们进食之后,这种放射性元素也会进入人体,一旦人体里面有放射性元素,它就会缓慢地释放放射线。高温烹饪是没办法阻止的,因为放射性元素是参与体内代谢的,例如碘,当进入人体之后就进入甲状腺内了。
中药方不能随便吃
网络盛传预防辐射方法:为了预防核辐射,可以服用中药,例如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的中医方,也应该多补充维生素,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如果没有时间的话可以直接服用维生素片。
专家点评:这种方法跟平时医生建议大众预防流感应该强身健体一样。其中,服用中药方这个办法也不是随便可以吃的,即使是清热解毒也应该根据个人体质的实际来做选择,而且应该由专业中医进行配伍。另外,对于大众来说,平时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这的确是有益的,因为维生素有利于修复人体细胞。
回国人员不会威胁他人
网络盛传预防辐射方法:如果有朋友从日本,特别是从福岛回来,千万不要接近他或她,因为他或她体内会带有放射性元素,你也有可能因此接受到核辐射。
专家点评:这是一种不必要的担心。首先,对于疑似处于核辐射范围内的人来说,他们会洗澡换衣,而这些行为可以有效地清除依附在衣服或人体皮肤的放射性物质;其次,即使人体里面含有微量的体内放射元素,内辐射量很少的话也不会对其他人造成威胁。对于那些怀疑自己可能已经受到体内放射污染的人来说,可以通过专业的辐射测量仪进行检查。
涂抹精油并不靠谱
网络盛传预防辐射方法:涂抹精油可以预防核辐射,因此出门的时候应该给自己身体尤其是脸部、颈部和四肢处涂抹精油。
专家点评:这种说法过于牵强,如果要说有什么科学道理,只能说可能涂抹精油的皮肤不那么容易沾染到放射性尘埃,继而减少了体外放射性污染。不过这种做法更多是属于自我安慰,一旦真的面临大量的体外放射性污染,这种涂抹精油的方法还不如穿衣戴帽关闭门窗隐蔽在室内。
白衣防核辐射无根据
最近在国内疯狂转发的一条手机短信:“福岛反应堆盖子炸开……中国中部、北部的同胞(尤其是沿海城市),为了预防核辐射,在未来的两三个月里出门最好带口罩、穿长衣(白色为好)、每天洗澡、多摄入含有碘的食物!尽可能不要过多接触海水,不要饮用海水淡化水和食用海鲜。”
专家点评:短信中的“穿白色衣服防核辐射”说法,是无稽之谈,没有科学根据,网友在防核辐射时大可不必在意衣服颜色。对于短信提出的其他抗辐射建议,专家指出是有科学道理的,比如戴口罩可以避免吸入含辐射粉尘,多吃含碘食物可以促进正常碘代谢避免核辐射带来的放射性碘元素在体内代谢,每天洗澡穿长衣尽量不要接触有污染的海水等都可以减少接触辐射的机会。
专家提示:人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城市灾难与危险时,75%的人会出现恐慌心理,极少部分人处于理性的状态。而且“恐慌具有传染性”,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许多虚假的信息很快就能传播开来,而人们往往更容易相信负面的信息。
因此很容易引起“群体恐慌”。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多听多看来自于政府和主流媒体及时发布的官方的正确的灾难信息,多去了解、分析,理性地进行判断,以消除心理疑虑,而非盲目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