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国北方迎来大面积高温天气。伴随气温走高,部分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建议公众特别是家长,应对手足口病等疾病保持警惕。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每年的5月至7月,是该病的高发季节。婴幼儿及儿童是普遍易感人群,患过手足口病的患者也能再次感染。
儿童手足口病的症状
虽然手足口病中医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在临床观察手足口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多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在急性期间用自拟方清热泻脾饮。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燥湿除烦之功。使用本方应注意病中即止,以防过用苦寒易伤脾胃,即在热渐退、皮疹缩小、其他兼症缓解时改用理脾助运兼以清化之药物,务使祛邪不伤正,邪去正安。
那么,中医是如何防止手足口病的呢?
日常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1、消毒隔离:当确诊为手足口病以后首先就是将患儿进行隔离,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2、室内通风:为了避免继发感染,患儿的房时一定要定期开窗通风,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3、多休息多喝水:患儿要注意多卧床休息,多喝水。同时,由于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故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4、饭后漱口:为防止细菌继发感染,一定要保持患儿的口腔清洁。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5、衣服勤洗勤换:衣服、被褥要勤洗勤换,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6、发热及时服药:一般情况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会伴有低热或中等发热,此时不必特殊处理,多喝水即可。如果体温超过38.5度,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7、观察患儿病情:由于手足口病有加重的可能,因此家长一定要严密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发现患儿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医卫专家表示,手足口病中,EV71型、CoxA16型及其他肠道病毒较为常见。
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的小偏方
1、如果孩子以手足疱疹为主,可用金银花15克、板蓝根15克、蒲公英15克、车前草15克、浮萍15克、黄柏10克,水煎外洗疱疹处。
2、如果孩子以口腔疱疹为主,可用西瓜霜、冰硼散、珠黄散,任选一种,涂擦口腔患处。
3、如果孩子出现口腔溃疡,疼痛明显伴有烦躁、哭闹、大便秘结,可以用银花15克、淡豆豉9克、竹叶10克、清茶少许,煎水代茶饮。也可服用黄栀花口服液,每次5~10毫升,一日2~3次。
4、出现牙龈红肿者,可用板蓝根、黄苓、白藓片、竹叶、薄荷煎水含漱。
5、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苓、黄连、丹皮、板蓝根、白藓片、地肤子、忍冬藤、红花煎水清洗患处。
6、如果孩子出现食欲不振,不必强制进食,可以试一下荷叶薏苡粥。取鲜荷叶一个,洗净切碎,取薏苡仁20克、大米适量,加水适量煮粥食用。
以上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方法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居家隔离治疗,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会自愈。但期间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当出现高热不退,或有头疼、精神差、表情淡漠、肌阵挛、呕吐等临床表现时,要立即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