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耳并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听觉器官,而是一个小的整体,它和经络脏腑有密切的联系。通过按压耳穴可调节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实验表明,刺激耳部的淋巴管、血管、神经等组合在一起的神经道路,它通过神经丛、脊髓和大脑以后,又以神经的形式走向内脏器官,能达到改善器官功能作用。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人在进食前或饥饿时按压耳穴,可减轻饥饿感,抑制人体脾胃的消化功能,经治疗后普遍感觉身体轻松,体重下降。实践证实,耳穴减肥是一种方法简单、行之有效的减肥方法。
一、耳廓的结构
耳廓外覆皮肤,内由形状复杂的弹性软骨作为支架,并附以韧带、脂肪、结缔组织、肌肉等构成。耳廓皮下分布着丰富的神经、血管与淋巴管。
耳廓的血液供应相当丰富,耳廓的动脉主要来自颈动脉的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耳廓前面的细小静脉汇入颞浅静脉,耳廓后面的静脉流入耳后静脉。
耳廓神经分布极为丰富,有来自脑神经的三叉神经(耳颞神经支)、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以及来自脊神经的耳大神经、枕小神经。
耳廓的淋巴管亦比较丰富,多呈网状。耳廓前面的淋巴管注入腮腺淋巴结,后面的淋巴管大部分注入耳后淋巴结。
二、耳廓表面解剖名称
耳廓分正面和背面两部分,耳廓正面可划分为17个大区。其解剖名称与形态如下。
耳轮耳廓最外圈的卷曲部分
耳轮脚耳轮深入到耳腔的横行突起
耳轮尾耳轮外下缘无软骨的部分
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状突起,即达尔文结节
对耳轮与耳轮相对的隆起处
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的分叉支
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下的分叉支
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耳轮和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耳屏耳轮前面的瓣状突起处,又称耳珠
对耳屏对耳轮的下面,与耳屏相对的隆起处
耳垂耳廓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屏上切迹耳屏上缘和耳轮之间的凹陷
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三、耳穴的分布
耳廓正面耳穴的分布,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手脚朝上,脏腑和肢体器官的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性。现分别介绍如下。
耳垂相当于面部
耳屏相当于鼻咽部
对耳屏相当于头部
对耳轮相当于躯体
对耳轮下脚相当于臀部
耳舟相当于上肢
耳甲腔相当于胸腔
耳甲艇相当于腹腔
耳轮脚相当于隔肌
三角窝相当于盆腔
屏间切迹相当于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