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的含义
我国自古就有“寓医于食”、“医食同源”之说,“食疗”故名思义,即食物疗法或饮食疗法。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或不同的病情,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合理的烹调加工,成为具有一定的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食疗”既是美味佳肴,又具有养身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益寿延年。我们的祖先把“美食养身”和“防病治病”两者相互结合,溶为一体,能补能治,创造了“中国食疗学”。“食疗”可称举世无双,是中华民族科学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食物的“四性”、“五味”:我国古代就有“药食同源”之说,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四性”
又称为四气,即寒、热、温、凉。寒和凉的食物能起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如在炎热的夏季选用:菊花茶,绿豆汤,西瓜汤,荷叶粥等,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等等。热和温的食物能起温中除寒的作用,如严冬季节选用:姜、葱、蒜之类食物,以及狗肉、羊肉等等,能除寒助阳,健脾和胃,补虚等等。食物除“四性”外,尚有性质平和的“平性”食物,如谷类的米、麦、及豆类等。
“五味”
即辛、甘、酸、苦、咸。食物的性味不同,对人体的作用有明显区别。如:辛味食物:祛风散寒,舒筋活血,行气止痛,如:生姜,发汗解表,健胃进食。胡椒,暖肠胃、除寒湿。韭菜,行瘀散滞,温中利气。大葱,发表散寒。甘味食物:补养身体,缓和痉挛,调和性味。
常见用于食疗的食物
补中益气数山药
山药味甘性平,能健脾补肺、益精固肾。其补而不腻,香而不燥。历代医家盛赞山药为“理虚之要药”。山药食用,烹可为肴,碾粉蒸可为糕,多做甜食;既可切片煎汁当茶饮,又可轧细过箩煮粥喝。山药配黄芪能固表益卫,补中益气,利水消肿;配茯苓,用于病后气弱,年老体弱之调养尤为适宜。
十月萝卜“小人参”
民间流传着“十月萝卜“小人参”的谚语。白萝卜可助消化,增食欲,还含有一定量粗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通利大便。中医认为,萝卜味辛甘凉,能消食化痰。下气宽中。以萝卜加冰糖或蜂蜜炖食,可治疗肺热之咳嗽痰黄。
黄花菜是“忘忧草”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萱草、忘忧草。中医认为黄花菜能养血止血,利湿宽胸。本品水浸洗净后,宜煎炒熟食,有养血补虚的作用。与肉炖食可补虚下奶,治贫血。黄花菜还能够调畅情志,古人云:“百合蠲忿,萱草忘忧”,故情志不舒、烦热少寐者可常食黄花菜。
绿豆能清暑解毒
绿豆被李时珍盛赞为“济世良谷”。中医认为,绿豆味甘性寒。功能消暑止渴,清热除烦。李时珍称其能“解诸热益气,解酒食诸毒,治发背疽疮肿,汤火灼伤……水调服,解诸菌毒。故用绿豆制作的饮料,既能清热解暑,又能清热解毒。绿豆的清热之力在皮,解毒之功在肉,绿豆的皮称做“绿豆衣”。将绿豆皮晒干做成枕,名“绿豆枕”,可明目、清脑、降血压、治头痛。
薏苡仁健脾又除湿
薏苡仁又称苡仁、薏米。中医认为,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能利水除湿,健脾止泻,其作用缓和,微寒而不伤胃,益脾而不滋腻。除治腹泻用炒苡仁外,其他均用生苡仁。苡仁煲粥,有祛风湿、消水肿、止痹痛的功效,可治水肿、风湿关节痛;与红枣、糯米煮粥,更清香可口;与绿豆、红枣煮沸取汤,又是解暑好饮料。因为薏米营养丰富,所以常用于久病体虚者或病后恢复期。对老人、儿童均是好的药用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