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主要由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及体内铁丢失增加引起,许多疾病可能是内在诱因。认识这些疾病有助于找出贫血的根本原因并及时干预。
人体需要铁来合成血红蛋白,支持红细胞的正常运转。如果铁不足,红细胞无法携氧,才会出现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息肉和胃癌,可能导致慢性微量失血。同样,克罗恩病或乳糜泻等吸收障碍性疾病会妨碍身体获取足够的铁。女性特殊生理阶段也不容忽视,例如月经量过多或子宫肌瘤引起反复经期失血。
慢性病或感染亦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因素,尤其是慢性肾病、风湿性疾病或长期炎症状况。在这些情况下,人们常常会忽略潜在的铁缺乏问题。寄生虫感染在部分地区仍然是致病的重要原因,蛔虫、钩虫等都会导致直接或间接失血。
为减少因疾病导致的缺铁性贫血,需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的摄入。如果怀疑因某种疾病引起贫血,建议及早前往医院,通过血液检查及相关疾病筛查明确病因,制定精准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