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因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的疾病,主要原因包括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和铁丢失过多。在明确病因之后,调节饮食、补充铁剂和治疗潜在疾病是常见的处理方式。
1、病因分析
铁摄入不足:长期膳食中缺乏富含铁的食物是最常见的原因。比如偏食、不吃肉类,或者依赖单一素食饮食,易导致体内铁储备无法满足造血需求。
铁吸收障碍:某些胃肠疾病(如胃溃疡、胃切除术后、慢性胃炎、克罗恩病)会影响铁的吸收功能。饮食中存在干扰铁吸收的物质(如草酸盐、磷酸盐、单宁等)也会导致铁摄入不足。
铁丢失过多:长期慢性失血是另一大诱因,如女性月经量过多、慢性消化道出血(胃黏膜病变、胃癌或直肠癌)、寄生虫感染等。
2、治疗和预防措施
饮食调节: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是基础。建议多吃动物肝脏、红肉、蛋黄、菠菜等血红素铁含量高的食材。同时,进餐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草莓)有助于铁的吸收。尽量减少茶和咖啡的饮用,避免干扰铁吸收。
药物补充:在饮食调节不足以纠正贫血的情况下,可服用铁剂补充铁质。常用的口服铁剂包括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和葡萄糖酸亚铁。铁剂可能引起恶心、便秘等不良反应,可分次或饭后服用缓解不适。若贫血严重,也可通过静脉注射补铁治疗。
治疗基础疾病:针对慢性失血或胃肠吸收障碍等具体问题,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女性月经过多可以采取合理避孕方式调经,消化道疾病需行胃镜或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及时处理。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早期发现和干预尤为重要。当出现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建议尽早就医,通过化验血常规等检查明确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