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大病”,但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引发器官供氧不足、心力衰竭等严重健康问题,因此需要早发现早干预。缺铁性贫血是一种由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的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类型,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
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可能包括饮食中铁摄入不足,如长期素食或不均衡饮食;慢性失血,如女性的月经量过多、消化道出血等;以及铁吸收障碍,可能与胃肠疾病如萎缩性胃炎或肠道切除术后等有关。除了常见的表现,较重的缺铁性贫血还可能带来指甲出现凹陷、舌头发炎疼痛等症状。判断是否为缺铁性贫血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血红蛋白、血清铁、铁蛋白水平等指标。
治疗通常包括改善膳食和补充铁剂。饮食上,可以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比如动物肝脏、红肉、菠菜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草莓来促进铁吸收。药物补充铁剂时,可选择硫酸亚铁或富马酸亚铁等,并遵从医生建议按剂量服用。必要时还需治疗原发病,例如对胃肠道失血的患者进行胃镜或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后实施针对性治疗。如果症状严重或血红蛋白降至较低水平,可能需要进行静脉输铁或红细胞输注。
日常预防需注意饮食均衡,含铁食物与增强吸收元素相结合;避免过量饮茶、喝咖啡等阻碍铁吸收的习惯。要定期检查身体,尤其是特殊人群如孕妇、经期异常的女性和素食者,以便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贫血问题。如果已经出现相关症状,或贫血长期无法缓解,需要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