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区别在于病因和治疗方法的侧重点不同。单纯贫血是指血红蛋白减少,不一定伴随营养缺乏,而缺铁性贫血是由体内铁元素不足引起的。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就医。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疲劳乏力、头晕耳鸣,有些人在运动后会感到心慌气短。这种情况实际上是身体的供氧能力受限,因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全身组织,而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会下降。单纯贫血有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比如出血、红细胞生成减少或加速破坏等,而缺铁性贫血则是由于铁摄入不足、需求量增加或者铁流失导致的。
缺铁性贫血还可能引发一些特殊表现,比如舌炎、口角炎,甚至喜欢咀嚼异物(称为异食癖)。这是因为铁在血红蛋白形成中不可或缺,缺铁会直接影响红细胞的生成速度和质量。而单纯贫血则可以是因感染、遗传性疾病或某些慢性病引起,与铁的摄入无关。实验室检查能帮助进一步区分这两种贫血,比如血液常规中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血清铁蛋白水平。
缓解缺铁性贫血,日常饮食中可以增加含铁量高的食物,比如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同时注意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铁吸收。如果是女性经期贫血,应关注经血量是否过多。单纯贫血的具体应对需要依据病因调整,比如如果是慢性病引发的贫血,应先控制原发疾病。如果贫血导致明显的乏力、头晕甚至晕厥,建议尽快去医院检查,明确病因以获得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