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一夜情,大多数人都认为并不正常,寻求一夜情也会被视为感情随便。但美国艾奥瓦大学研究指出,从一夜情对象中找到终身伴侣,并非绝无可能。
据报道,社会学家帕克在芝加哥调查了642名成人,结论认为一夜情后,差别在于早上起床后,双方如何看待发展一段感情的可能。他指出,虽然认真交往后才发生关系的人“平均关系质量”较优,但真正问题不在于发生关系的时间早晚。
帕克剔除掉调查中没兴趣认真发展关系的人后发现,无论是先发生关系抑或先交往,两者的关系质量几乎没有区别。也就是说,如果两人从朋友或熟人变成性伴侣,又都愿意付出真心,到头来一样能幸福美满。他说:“我们没找到太多证据,足够证明由性开始的关系,质量就比较差。”
研究还显示,很多人就算没兴趣经营长期关系,照样会约会。 帕克对这一研究结果表示有点惊讶,他认为,毕竟约会属于浪漫的爱情范畴,而“床上之交”和一夜情则不是。“在约会范畴中,有人想找长期的感情,但也有人只想上床。基本上,‘玩家’和‘非玩家’都有。”
一夜情的观点
对于一夜情,简单地赞成或批判似乎都不妥当,但是考虑到国情和大多数人的感情,批判的声音显然更为安全。
李银河:道德上难以评价
一夜情在工业社会、都市社会应该是一种普遍现象。
如果从比较深远的社会基础来讲,就是社会形态、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从乡村生活进入到匿名性很高的现代社会,至少以前那种无形的舆论压力不存在了,人们可能拥有更多行动的自由。
对一夜情很难做道德上的评价。相对来说,婚前一夜情在道德上应该没有问题,而且我想,这是一个权利问题。有的国家95%以上的人有婚前性行为,总不能说95%以上的人都是不道德的。中国有婚前性行为的人也在增多,我在80年代末做的统计是15%,现在恐怕有很大变化。而婚后一夜情,因为有婚约在前,道德上有可以指责的地方。婚姻是人类历史的选择,自然有其合理性,比如生育功能、保证血统的纯正等等,但是现在出现不少丁克家庭,情况发生变化,相应的道德标准也会发生变化。
性学家刘达临:没有可取之处
中国一千年来——从宋朝直到20世纪后期,性一直处于被禁锢状态,没有多少改变。改革开放后,人们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20世纪中期以后,西方掀起一场性革命,主张性开放、没有限制的性自由,由于我国历史上长期的性压制,一旦打破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西方文化有精华,也有很多消极因素。从性科学的角度讲,不仅要追求性自由,而且更应该追求性健康。性自由不是绝对的、不加任何限制的,人类的性包含了爱情、道德的因素。如果过分放纵性欲,追求所谓的纯粹的性满足,会使人变得颓废、堕落。性具有本能性、自然性,更具有社会性。人类对一夫一妻制的选择,就是对过去群婚、杂交的否定,是文明的进步。单纯追求性的一夜情没有可取之处,应该全盘否定。鼓励一夜情就是鼓励人们不负责任,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而且从个体来说,作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不应对性采取一种随意态度。
社会学家荣维毅:有其积极的一面
传统文化观念中的男女关系是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强女弱,一夜情中女性的积极、主动暂时地改变了这种关系——女性也有权进行性表达、满足自己的性需要,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一种进步的表现。现代社会,女性在逐渐摆脱被动、屈从的地位,一些男人甚至抱怨女人在婚姻生活中表现过于主动,以至让男人感到压力。
当然积极的一面不能无限夸大。无论如何,我们仍处于一个男权社会,女性所处的不利地位并没有完全改善。女性在性方面的主动更容易受到非议,相反,社会对于男性总是更多宽容。一个女人如果没有在心理上做好充足的准备——能够承担事情的后果,如果有后果的话,女性受到的伤害可能更大。因为女性比男性要承担更多的舆论压力。
人大一社会心理学家:不能包容
两性关系中感情成分的存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一个人如果可以撇开感情追求纯粹的性需要,与动物何异?社会对一夜情绝对不能采取理解、包容的态度,更不能提倡。一夜情是后现代诸多问题中的一个,后现代起源于西方,过分凸显所谓个性、自由,打破规则——任何社会不能没有规则,现代化也是要遵守规则的。不能把一夜情作为超前现象来看待,“超前”意味着将来能成为趋势。
伊丽人网站情感频道编辑李女士:纯属个人私生活
一夜情完全属于个人私生活,除非有直接关系的人,他人无权对其指指点点。
社会如果对婚前同居、试婚、婚前性有了宽容度,也不会对一夜情过分苛责,它们没有性质上的严格区分。即使婚后一夜情也很难采取简单的一概指责,假设一个女人,她的老公性无能,她采取一夜情的办法解决自己的性需要,这是否完全不能被接受?
一夜情需要面临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健康问题,一个是个人的道德底限问题,如果一个人认为这两个都不是问题,那么他就可能发生一夜情。
对某些现代年轻人来说,一夜情是很富刺激、挑战的一件事,在跨出这一步之前会考虑很多,有的人在尝试一、两次之后,并没有沉溺其中。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种尝试,表明他们并不囿于某种规则。当然也会有人喜欢上这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