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是学校里的“小明星”,只要教过她的老师都非常喜欢她,夸她不仅学习好,而且乖巧懂事,善解人意。在各种活动中,她也非常突出,经常代表学校赢得一些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大奖。在同学们的眼中,她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榜样。欢欢的妈妈对欢欢的教育可以说是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小的时候,他们住的环境不够好,周围很多“野孩子”,天天打闹、玩耍,妈妈觉得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于是她下了狠心买了现在这套价值不菲的房子,搬到了现在安静的小区里,希望欢欢能够潜心学习。
最近,妈妈的担心又开始了,这个担心从欢欢换座位那天就已经开始了。老师出于对欢欢的信任,把她和班里最不爱学习的宁宁调到了一个座位,希望欢欢能够帮助宁宁使他进步起来。但是,妈妈却渐渐发现欢欢和宁宁成为了好朋友,每天放学的时候都能看到他们有说有笑地一起回家,饭桌上,欢欢也经常讲起宁宁给她讲的事情,而且说得非常开心。随着他们的友谊日渐加深,妈妈也愈加地担心了,欢欢被宁宁带坏怎么办呢?后来妈妈终于忍不住了,开始限制欢欢跟宁宁叫朋友,结果欢欢一听就不高兴了,在她眼中,每个同学都是一样的,妈妈怎么能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呢?
心情心声
“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环境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而朋友的影响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决不可忽视,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欢欢妈妈此刻的担心。
但是,在做出迁与不迁的决定前也需要经过一番考察,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搬家的方式使他与那些不利于发展的干扰隔绝开,可是,当一段友谊已经在孩子心中扎根后,想要移走就不那么容易了。而且,由干涉孩子交友而产生的负面作用是我们无法预料到的。
其实,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为什么欢欢愿意跟宁宁做朋友呢?这个问题让欢欢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似乎只有志趣相投的人才会成为朋友,尤其是成为好朋友。就像那句俗话说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欢欢怎么也不会跟宁宁这样的孩子分到一类啊。
没错,能够成为朋友的人必然有一些共同的心思,这些心思可 能老师家长都不能理解。孩子的世界里有一些孩子的想法,可能是我们已经无法记起的,但对那个年龄的孩子非常重要。对于欢欢来说,宁宁可能代表了一种轻松、无所顾忌的生活,相比她天天守着书本,每件事情精益求精,对自己苛刻有加的生活,宁宁所说得一切,都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让她接触到一个可望不可及的世界。而对宁宁来说,欢欢随和、善解人意的气质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价值感,和欢欢一起说话,能让他体验到以前从未体验到的感觉,因此对于这段友谊,他也报了很大的期望。
当然这些只是一个设想,如果这个设想能够成立,那强硬的结束这段朋友关系对两个人来说都很不公平,欢欢会由此对自己的生活失望,而宁宁则会感到耻辱,这段时间的自信会被一扫而光,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不#p#副标题#e#是家长愿意看到的。
情商出招
管,是家长的责任,但怎样管就要有一些小技巧了。
观察
最直接的办法是观察,如果和朋友交往让孩子变得更加积极更加快乐,学习也没有受到影响,那这个朋友就交对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让他知道任何人的身上都有闪光点,由此培养他的公正心。
如果孩子在和朋友交往之后变得颓废、消极,学业也不如原先的起劲儿了,那哪怕只是一个苗头也应该引起家长的警惕了。
旁敲侧击
不论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家长都可以事先了解所谓的“坏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吸引人。究竟是他的那些特质在对孩子产生影响。当然问的时候一定不能太过直接,引起孩子的反感,另外,更不能对他的朋友有偏见。孩子有学习好与学习不好之分,有活泼与安静之分,有大胆与羞涩之分,但绝没有“好”与“坏”之分。“坏孩子”这个词有一定的歧视色彩,仅从一个特制去区分孩子是不公平的,家长在谈话中也要小心的避开这样的字眼,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你对他的朋友的尊重。
地理隔离
当经过仔细的观察和交谈发现孩子的朋友正在很多不良的方面影响孩子的时候,家长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干预。这时候通过言语说教效果并不是很好,很难改变孩子的态度,这时候不妨试试减少他们接触的机会。比如把座位调远,让孩子放学之后更改路线,接孩子放学等等,同时用一些其他的事情转移孩子的兴奋点,能“巩固”效果。不过这个控制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建立一个完整的朋友圈,而不是彻底与这个孩子“断交”。因为,最能促进孩子心理成长的友谊往往是多角度多维的。
幸福笔记
“友谊档案”建立的第二步是要为每个朋友列出优缺点,这个优缺点不是客观的,而是相对于孩子而言的。你可以这样发问,你觉得小海身上有哪些优点?哪些是你没有的呢?那你是不是也希望向他一样好呢?除此之外,你觉得它还有什么缺点呢?这些缺点那些你也有呢?你打算怎样克服掉这些缺点呢?
对影响孩子最大的几个朋友做这样的记录,经常提示孩子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在向朋友的优点看齐,改正自己和朋友都有的缺点。这一步也是孩子自我认同建立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