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段时间不少人要进行入职体检,升学体检等,拿到体检结果过后不少人会感到很疑惑,为什么自己平时很健康,但是在体检时结果竟然是验出蛋白尿?其实出现蛋白尿不是都因为疾病所致的,正常情况下也会出现生理性蛋白尿。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蛋白尿,如何区分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的含义
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尿蛋白检测为阴性。如检测尿蛋白﹥150毫克/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因此,出现异常尿蛋白,一定要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恶化进展。
生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是指由于机体内、外环境各种因素引起机体生理反应性增多所产生的尿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一般不超过+,定量《0.5g/24h,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现暂性的蛋白尿。包括:
1、功能性蛋白尿指机体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生理状态时,引起肾血管痉挛或充血等暂时性功能性的改变,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
2、体位性蛋白尿也称为直立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直立体位,使前突的脊柱压迫肾静脉,或因直立过久肾脏下移造成肾静脉扭曲继而肾静脉淤血,淋巴、血流循环受阻所引起的蛋白尿。特点是:卧位时,尿蛋白阴性,起床活动或站立过久后,尿蛋白阳性,平卧休息后,又为阴性,多见青少年。
3、偶然性蛋白尿指由于偶然因素,尿液中混入了多量血液脓液、粘液或生殖系统排分泌物,致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而造成的蛋白尿。
4、摄入性蛋白尿可能是进食摄入,也可能是输注摄入,尿蛋白偶然被检出。
5、妊娠性蛋白尿与机体处于妊娠状态有关,分娩后蛋白尿消失。
病理性蛋白尿
当肾小球、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如各期肾炎、肾病以及高血压发生肾动脉硬化时,均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各种细菌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败血症等也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非感染性疾病,如肾结石、多囊肾、肾淀粉样变性以及休克、严重肌肉损伤、发热、黄疸、甲状腺功能亢进、溶血性贫血及白血病等,也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其生成原因、机制和临床所见,均与肾脏疾病有关,包括:
1、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球因受到炎症、毒素、免疫、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滤出较多的血浆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概念的提出,对临床上判断肾小球损伤严重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选择性蛋白尿指肾小球损伤较轻,蛋白主要成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为4~9万的中相对分子质量的清蛋白的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指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受损,以大和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为特点的蛋白尿,提示临床预后较差。
2、肾小管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炎症或中毒,引起近曲小管对蛋白质重吸收能力减低,而出现的以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为主的蛋白尿。
3、混合性蛋白尿指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或相继受损而产生的蛋白尿,其特点是在尿液中,蛋白以小相对分子质量β2-M和中相对分子质量清蛋白为主,但大、中、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均增多。
4、溢出性蛋白尿指血液循环中,出现了大量以中、小相对分子质量为主的异常蛋白质,经肾小球滤出后,原尿中的含量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最大能力,而大量出现在尿液中形成的蛋白尿。典型情况如BJP。
5、组织性蛋白尿指由于肾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组织破坏或分解、炎症或药物刺激分泌等的蛋白质,进入尿液中所形成的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