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孩子咋就这么多
近来,有些家长发现,他们的孩子在写作业时非常慢,尽管作业量不是很多,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每天晚上写作业要到午夜,而且必须要有家长陪着,导致第二天早晨起得比较晚,经常迟到,上课也打不起精神,注意力难以集中,结果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状况都明显下降。
据了解,“慢性子”的中小学生目前还不在少数。据哈尔滨市某小学三年级的一位班主任老师介绍说,她的班级42名学生中,至少有六七名“慢性子”学生。他们在学校课堂上精力很难集中,在家写作业时经常东张西望,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又要上厕所,写一笔看一眼,而且还经常写错。老师曾经与家长进行沟通,试图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但是收效不大。小敏在某中学上初一,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游。她做作业非常慢,几乎每晚都要写到半夜十一点左右,而且还必须要由家长陪同,才能勉强写完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复习、预习,而同样的作业量别的孩子写到晚9时就完了。
针对这种情况,记者采访了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心理行为科主任陈彦平。据陈主任介绍,最近每天到儿童医院心理行为科就诊的门诊量达30例左右。其中80%的小患者都是做事比较慢,早晨愿意懒床,尤其是学习时更是“磨蹭”,被老师、家长逼急了少数孩子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这令家长们非常担心和着急。据有关数据显示,学龄期的孩子有9%—13.4%具有这种症状,而且从目前的状况看,这一数字还有上升的趋势。
有些“慢性子”是心病
当前,每个家庭几乎都要面对来自升学、住房、医疗等一系列问题所带来的压力,这些压力无形中也影响着孩子们。而孩子本身也有来自学校老师和家长方面的压力,大量的作业、没完没了的补习班、名次的要求、重点校的选择,这些累积在一起,让他们幼小的心理产生不愿意去学校学习的想法,即厌学的心态。“慢性子”的孩子也就是受到这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而愈发慢和磨。陈主任介绍说,“慢性子”学生通常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孩子本身不愿意尽快写完作业,因为有的家长在孩子写完作业后仍然要给他增加新的学习内容,比如写完当天作业后还要再背几个英语单词或做两道奥数题之类,这样,孩子就看不到写完作业后的希望,所以就能快写也不快写。孩子心里的想法是,写完作业我也不能出去玩,所以干脆我就慢慢写,磨时间。这种情况应该由家长来适时调节,比如孩子写作业之前家长就应该告诉他,写完后可以出去玩一会儿,不再给他增加新的学习内容。这样可以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进入良性循环的学习状态。这类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无须用药。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表现为经常丢三落四,任性,易冲动,注意力涣散,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差。这类孩子的表现属于病态,医学上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性障碍”即民间说的“多动症”。这类孩子的治疗应该通过积极的心理疏导,再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经过2-3个月的连续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心理疏导应该由医生和老师、家长共同配合来进行。要多对孩子进行鼓励和激励,挖掘孩子的潜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采访中记者遇到一个外地小患者,她上小学四年级,父母利用暑假时间特意领她来到省城哈尔滨的儿童医院检查治疗,这个孩子经常爱发脾气,做什么事情都缺乏耐心,尤其是学习时,遇到不会做的题时经常自己就发脾气,她还总眨眼睛。陈主任与她进行了语言沟通,经过必要的心理疏导后,为她开了一些药物,并嘱咐她的家长回去后,尽量不要让孩子看电视、坚决不能玩电子游戏,也不要玩惊险刺激的游戏,同时按时服药。并要求一个月后复诊。陈主任介绍,这个孩子除了有一些心理上的障碍,还有抽动症,总眨眼睛就是其主要症状,还应配合药物治疗。
从小帮孩子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家有“慢性子”孩子,家长应给予足够重视,不要一味抱怨、批评孩子,还要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市教育局小教处的王处长表示,日常生活中,慢性子的孩子应该通过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培训,来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至关重要的。
陈彦平主任认为,首先要注意培养孩子对一件事或某个故事的复述能力,先由简单的开始,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梗概就可以,然后逐渐练习复述比较复杂的事件。还可以进行倒背数的练习。比如:可以让孩子把“2、5、8”几个数字倒着数下来,变成“8、5、2”,这样反复多次训练,并且由简单到复杂,可以逐渐帮助孩子精力集中,改变涣散的毛病。
陈主任建议,如果家长感觉到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症状时,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就诊,要做到正确分诊。眼下一些大医院患者很多,导诊时经常出现分诊不准确的现象。经常把有眨眼等症状的孩子分诊到眼科或神经科等诊室,做不到专病专治。这就需要家长自己说明情况,同时医院负责分诊工作的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对于“慢性子”孩子,家长不能“以急对慢”,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孩子一点点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