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之一:排毒就不能进补
身体是一个整体,不论正常的新陈代谢,还是把毒素从身体中驱赶出去,只有气血运行通畅才能保证这些活动的顺利进行。中医理论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形形色色的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其实就是人体气血阴阳运行不调达,缺乏足够的清除能力,是毒邪害人的内在因素。听从医师的建议,服用一些补药、补品,调节补益气血阴阳,调整脏腑经络的功能,这样可以促进排毒、解毒的进程。
误区之二:盲目随意排毒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副秘书长贾亚光认为,不少人分不清药品、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之间的区别,在排毒时随意性很大,对身体会造成较大损害。有些食品也可以排毒的,比如海带、绿豆、蘑菇、黑木耳等,这可以根据个人喜好经常食用。
药品必须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疾病治愈就应停止用药,不应用来保健养生。保健食品介于二者之间,实验证明没有毒副作用,并且有调节机体的作用。保健食品安全无毒,可经常食用,因此日常排毒保健,应当首选保健食品。而在选用保健食品的时候,应当首选有国家卫生部正式批准文号的保健食品。
误区之三:服用泻药可以有效排毒
泻药通过刺激肠蠕动而发生作用,促使大便排出。消化道是排毒的主管道,而保持大便通畅是有效排毒的途径之一。很多人长期大量服用各种各样的泻药,总以为这样可以排除毒素。实际上,服用泻药有个度的问题,也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泻药运用不当,会有很大副作用,“动力性泻剂”如巴豆等,过量服用可引起恶心、呕吐和腹痛,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而硫酸镁属于“机械性泻剂”,为盐类泻剂,这类泻剂可致人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还有某些“润滑剂”如石蜡油等,长期使用会妨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泻药的使用是有针对性的,有适应证和适宜人群,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病情而定,不能自作主张,随意使用。像一些致泻力量强的药物不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及孕妇,女性在选择泻药的时候也应尽量避开生理周期,而一些如肥胖、黄褐斑等由于长期不良因素导致的疾患用泻药来治疗是非常不合理的,一定要避免长期过量服用泻药。
误区之四:没有表症也排毒
广东预防医学学会原会长、广东省保健食品协会会长刘邹鲁教授指出:排毒是一个代谢的过程、平衡的过程,是把过剩的东西排掉。饮酒过剩、滥用药物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产生“毒素”,人体积聚了“毒素”以后,就会产生一些表症如长期咳嗽、便秘、皮肤病等。他说如果没有出现体内有毒素的表症,就不能随意盲目的“排毒”。
误区之五:排毒的功效只是美容养颜
毒素在人体中积存会造成很多的危害,发于皮肤就出现痤疮、黄褐斑以及面色晦暗;发于内脏就出现体力下降、疲乏、口臭以及二便不通畅等。人们往往只是通过发现皮肤表面的变化,才察觉到毒素的存在,至于身体内脏的改变则往往想不到与毒素积存体内有关,因此也忽略了排毒调补对全身各个系统脏器重要的治疗和保养作用。其实,排毒调补是针对身体整体的调解,而不仅仅是作为美容手段。另外,皮肤没有改变,并不表示身体中没有毒素积存,还要根据自己的种种表现来判定受毒素毒害的程度,适时进行排毒。因此排毒不仅有美容作用,还可以解决其他许多毒存体内为害引起的健康问题。
所以,排毒调补疗法对身体的作用可不是花几千元钱在美容店就能达到的,排毒以后,不仅可以很快地扭转当前身体的很多不适,而且你还会惊喜地发现,整个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会有很大的改观,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段里和医生说bye bye,这是因为排毒具有长远的疗效。这里,我建议你可千万不能被美容的“粉饰太平”所迷惑!单单一张洁净鲜活的俏脸并不能代表你的体内没有毒素积存、你现在不受毒邪侵蚀!
误区之六:“通便”就是“排毒”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副会长吴大真说,所谓“毒”,是一些对生理功能状态有不良影响的物质。毒素是造成人体疾病及衰老的重要因素。人体的“毒素”主要通过大小便、皮肤、呼吸等排出体外,这些通道受到阻塞时就会产生毒素积聚,因此需要“排毒”。不少消费者把“排毒”简单地理解为“通便”。这种观念很危险,有的人甚至通过吃泻药来达到排毒的目的。
事实上,通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排毒方式,但更重要的是恢复人体自身排毒系统的正常功能,使人体内外环境达到统一协调。因此,日常排毒保健与美容,应选择国家卫生部批准的排毒类保健食品,如芦荟排毒胶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