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日-31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501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95例、浙江77例、北京54例、四川54例、上海32例、江苏29例、广西21例、天津13例、湖南13例、河南13例、重庆12例、安徽12例、云南11例、湖北11例、山东10例、陕西7例、河北7例、福建7例、黑龙江6例、吉林5例、山西4例、内蒙古3例、辽宁2例、贵州2例、江西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98.9%病例为男性,92.5%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二是病例中有5例女性,发病前21天内均有异性性接触史,通过异性性接触感染可能性大,异性伴侣中3例为猴痘感染者、1例近期有出疹史、1例无猴痘相关症状。三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中仅1人发生感染。四是93.2%病例为主动就诊发现,5.3%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其他为主动报告和体检等发现。五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延伸阅读:
一、男性感染猴痘的症状
男性感染猴痘后,通常会在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人类后的3-5天内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性症状。随后,会在皮肤上出现红色的丘疹,逐渐变成水泡、脓包和结壳。这些皮损最常见于面部、手臂、腿部和生殖器区域,可能会持续2-4周,并留下疤痕。男性感染者可能会出现尿道口或阴茎头上的皮损,导致尿液刺激或排尿困难。极少数情况下,男性感染者可能会发生睾丸或附睾的感染或坏死,导致不育或阳萎。
二、猴痘的传播途径
猴痘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播:
1、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人类的皮肤或分泌物,如血液、唾液、汗液、尿液、粪便等。这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尤其是在非洲地区,人们经常与野生动物或家畜接触。
2、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人类的皮损结壳或衣物、床单等污染物。这些物品可能含有活跃的猴痘病毒,如果与健康人的皮肤或黏膜接触,可能会造成感染。
3、吸入受感染的动物或人类呼出的气溶胶。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传播途径,主要发生在密闭空间内,如实验室、医院等。气溶胶中含有微小的水滴,可能携带有活跃的猴痘病毒,如果被吸入呼吸道,可能会造成感染。
如何预防和治疗猴痘
目前没有针对猴痘的特效药物或有效的预防性接种。因此,预防和治疗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与可能携带有猴痘病毒的动物或人类接触,尤其是其皮肤或分泌物。如果不得不接触,应该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并及时清洗受污染的物品或部位。
2、如果出现猴痘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接触史。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支持性治疗,如退热、止痛、消炎等,并监测可能的并发症,如细菌感染、眼部损伤、呼吸困难等。
3、如果被确诊为猴痘,应该隔离自己,避免与他人接触,直到皮损完全愈合。同时,应该通知与自己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让他们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