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孩子小魏是个历史爱好者,不过大学读的是土木工程专业,有一段时间辞职闲赋在家,打算利用那段时间一来调养一下身心,二来重拾一下爱好。于是,那几天他天天泡在史书堆里,结果他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出现较大矛盾并表现外化的时候,常常是春夏之交这个人心易动的时期。贤明的统治者都尽量在春夏之交缓解矛盾。古代帝王中最受群众爱戴的,被誉为华夏民族始祖的黄帝总结出,在春夏之季对百姓要“生而不杀,欲而无夺,奖而不罚”。否则,就会引火烧身,自找麻烦,动摇自己的统治根基,乃至载舟之水覆其船。
防病和治国的道理是一样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这就是讲,一年里,春、夏、秋、冬四时(四季)阴阳的变化,是天地万物生命演变过程中生、长、收、藏的根本所需,所以深谙养生之道的人,也就是能够掌握自然界变化规律并能顺应这个变化规律的人,会适时地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正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样便顺从了天地自然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正常地运动发展。如果违逆了这个规律,就会破坏人体真元之气,损害身体健康。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疑问:春夏季节天气逐渐转热,为什么还要养阳?秋冬季节天气逐渐转冷,为什么还要养阴?
春夏时节气候转暖而渐热,自然界气温升高了,会影响人体,人感到暑热难耐时,一则身体自身调节机制会利用自身机能大量消耗阳气,来调低自身温度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二则天热出汗也会大量消耗阳气,汗虽为津液所化,其性为阴,但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如《素问*阴阳别论》所谓之“阳加于阴,谓之汗”。即汗的生成,必须要有阳气的参与。
秋冬时节气候转冷而渐寒,自然界气温降低了,也会影响人体,人感到寒冷时,一则人体自身调节机制会利用自身机能大量调动阳气,来调高自身温度抵御严寒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二则秋冬季节阳气入里收藏,中焦脾胃烦热,阴液易损。所以说,春夏之时阳虚于内,秋冬之时阴虚于内。在养生保健上就要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正如清代著名中医学家张志聪所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养阳;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养阴”。
男人要懂得顺时养生,要按照季节来保养自己的身体。在四时变化中养护体内的真气,随四时阴阳变化来维护体内阴阳的平衡,在四时中寻找健康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