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性学界提出了“性小康”“性商”等概念,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一度入围年度十大关键词排行榜。那么,“性小康”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标准?它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
“性小康”需要大步走最早提出“性小康”概念的是性学专家李扁,他认为“性”是“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是一种“性观念、性知识、性制度、性权利、性习俗的小康”。而中国性学会秘书长胡佩诚则认为,所谓的“性小康”,实际上是“性健康水平”的一个新说法,是指心理、躯体和社会都处于完满状态。他认为,性对于人们生活水准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它和日常的经济、政治、情感、娱乐八卦等一样,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既然生活要‘迈进小康’,那我们就没有理由把‘性’这块蛋糕落下。”
对于“性小康”,山东省性学会的专家们也有不同的看法。出身于医学世家、山东性学专家孟彦,对于所谓的性小康有着自己的一种标准和定义。“我觉得‘性小康’的定性,不能单独用次数来衡量。”孟彦曾经看到过一份报告说,中国人每年平均的性生活次数在69次左右,而美国人则在人均120次以上,“次数的多寡只是一个方面,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质量。比如说,一对25岁的年轻夫妇,也许一周要进行三四次性生活,但是每次都是几分钟就结束,那么我们无法说他们夫妻达到了‘性小康’水准;而一对50多岁的夫妻,也许他们的性生活是每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一次,但是质量高,夫妻双方都满意,那么他们应该属于达到了‘性小康’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