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催生出民“宅一族”,宅现象其实真的不算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前只是一些成年人宅,现在就连小孩子也常常放假假不出门。还有不少“宅一族”认为脑力比体力重要,从来不运动,这种想法都过于偏颇。
1、“宅”带来的健康隐患
“宅”最早在日本是一种贬义词,多指对人类接触有障碍的一种生活方式。如今在中国,“宅”涵盖了更多的意义,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不拘泥于形式与内容。不少都市白领因为性格更趋于孤独与寂静,选择一个人宅起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在,人们普遍把“宅”看成一个中性词,但“宅生活”仍不可避免地带来健康隐患。
“宅一族”常常是动漫控、上网控、游戏控等,主要特点就是久坐不动、作息时间不规律。久坐会导致全身血液循环减缓,造成大脑供血不足,伤神损脑,容易患上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由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还容易导致颈椎病。有些情况严重的“宅一族”极少出门,不愿与陌生人接触,甚至不想上学、工作,久而久之会出现社交能力减退、人际关系淡薄、社会适应性差等现象。
2、从“宅运动”慢慢适应
“宅一族”中不乏头脑聪明、有专项技能的人,他们通常不屑于体育运动,认为脑力远比体力重要。事实不然。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能够使身体的知觉力和控制力都得以提高,同时能改善机体的含氧量,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提升精力。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学时代曾获得武汉市游泳冠军,至今仍保持着游泳健身的习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大学时代就是位相当出色的田径运动员,曾打破过400米栏的全国纪录。对他来说,只要有十分钟,他就会抓紧时间锻炼。
想一下让“宅一族”走出家门并不容易,可以先从“宅运动”开始。不妨在家里做一些基础运动,比如长时间面对电脑后,做做操、拉伸身体、让眼睛远眺等,逐步改善身体状况,调节身体机能。或者挑选一款跳舞游戏,不管舞技如何,至少可以让心脏也加速跳动起来。
“宅一族”中有相当比例的宅女,少运动的直接后果就是腰腹赘肉堆积,体型缺乏美感更是让她们不愿出门。建议做起蹲、转腰、踮脚等运动,也可以根据网上的健身视频参考进行健身。
3、释放心理出去走走
“宅生活”的出现与现今社会竞争压力过大、生活节奏加快、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宅一族”需要克服心理障碍,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首先仔细想想自己的生活目标究竟是什么。“宅生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的状态,对任何人而言,这都绝对不是最终的生活目标。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自我成长的力量,有着种种对生活的期待和渴求,试着聆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慢慢激发起改变的愿望,要相信自己是可以而且有能力改变的。
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做起。例如,试着偶尔上街去购物,不要完全依赖于网络交易。重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不要总是熬夜或是睡懒觉。每当完成一件事时,给予自己适当的奖励,以增加自信心。
从周围环境入手,逐渐拓展自己的社交圈。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自对自我的认识和接纳,来自对他人的沟通和体谅。只要你真诚待人,心怀友善,学会微笑,乐于不断充电,敢于表达自己,一定会遇到不少真正欣赏你、懂你的朋友。
天气好的时候,别辜负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最好去户外走一走。每年给自己制定几项旅行的计划,定期出门旅行,不仅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也会更热爱和珍惜生活。当“宅一族”们慢慢感受到运动带来的愉悦感之后,生活方式也会不知不觉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