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无知的岁月里,我们经历过对异性的爱慕。然而,在传统思想的侵蚀下的长辈们对处于青春期时的恋爱持有反对的态度。这种过早的恋爱叫做“早恋”。那么什么是早恋,如何看待早恋呢?
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早恋一词具有长辈方面的否定性感情色彩,在中国被广泛使用。早恋一般指未进入大学以下的青少年之间产生的爱情,尤其是在校中小学生较多。
早恋不应该支持吗?
未成年时遇到喜欢的人,此时应考虑三个问题。
第一,她会影响你的学习、生活甚至未来吗?
第二、你们是否合适,2年后中考,3年后高考 ,是否坚韧不移呢?
第三、你对她是喜欢还是爱,你能对她负责什么。
在理解了这三个问题之后,想把自己当成她,站在她的立场上考虑。
孩子的早恋需要正确引导
有些人认为什么都不应该过激,过于严格管理会影响心理的正常发育,不懂交往的人怎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不管怎样,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严格约束自己呢?您有什么好的看法吗?还是先听听专家怎么看。
早恋,我觉得应该称之为中小学生恋爱。青春期孩子对异性感兴趣,对异性感兴趣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现在的孩子因为个人差异,性成熟的孩子也有,对异性产生的恋爱场面的感情不能完全视为早恋。
儿童出现早恋和社交恐惧症与监护人对儿童教育有关。如果家长对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采取充分信任心理,这促进了孩子人际关系的充分发展。反之,孩子在人际关系中进行得不顺利、受到挫折,这就会造成他们产生自卑、冷漠的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管得过严,妨碍了孩子的正常交往,到孩子25岁,该结婚、恋爱时,他反而不知道自己如何恋爱了。孩子小时候遇到严厉的班主任在对异性产生好感的时候会粗暴地制止,或者家里有权力欲望非常强的母亲会对孩子和异性交往的事情进行横向谴责,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没有魅力,对与异性交往产生恐惧心理。
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交往广泛、自然,要孩子和异性公开交往、群体交往,他就不会对个别的异性产生过分的好感。同龄人有恋爱的情况,但父母不能让孩子和恋爱的同学绝交。同龄人的驱动力非常大,这种驱动力比父母和老师都大。家长应该采取宽松的态度,让孩子自然选择,跟着感觉走,还是不进入恋爱状态,在选择中建立自己。老师和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建议,帮助孩子自己判断:这样做究竟对不对、该不该、值不值。自律效果比他的法律更显着、更持久,也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法。
目前,80%有早恋行为的青少年与监护人教育不当或父母关系出现问题有关,为了防止孩子出现真正的早恋,必须首先从监护人开始。
我在青苹果热线咨询了近两年青春期的心理咨询,近年来热线接到的数千个电话就早恋性冷淡等问题进行了咨询。在电话中,孩子反映父母无法与自己交流,反抗心理和报复心理出现早恋,或者因家庭问题寻求异性温暖的电话占了很多。其中,因家庭破裂、父母关系不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等情况出现“早恋”的情况占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