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不都是肾虚古代多数医家将阳痿责之于肾,对阳痿病因病机的认识多归于肾阴虚、肾阳虚或肾阴阳两虚,进而从肾论治。但是,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饮食结构的调整,目前中医学认为阳痿的病位在肾,但与心脾肾等脏密切相关,其病机为肾虚、湿热、肝郁、血瘀等。据研究显示,肾虚已不是当今阳痿的主要病机,情志变化成为主要发病学基础。经许多科研中心的临床试验表明,阳痿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肝郁肾虚血瘀,其中肝郁是主要的病理特点,肾虚是主要的病理趋势,血瘀是最终的病理趋势,肝郁、血瘀贯穿于阳痿始终。
表现颇具风性临床实践中发现,导致血液循环受阻的疾病与脑中风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相似,也属中风的范畴。而阳痿的终极病机就是血瘀。另外,阳痿多起病突然,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时好时坏,符合“风善行而数变”的特性,因此,我们提出了“阴茎中风”的概念。阴茎中风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血瘀生风、络风内动和肝郁化热生风。
血瘀生风 阳痿基本病机可以概括为肝郁、肾虚、湿热、血瘀,其中血瘀在阳痿的发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其最终的病理趋势,而且肝郁、肾虚、湿热等引起的阳痿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也可导致血瘀的出现。从中医理论来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即血瘀的病理变化。当瘀血出现于阴茎部位时,阻塞经络,影响筋脉功能时,即可产生内风,即阴茎中风。络风内动 络病理论由清代的叶天士提出,即“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阳痿与络病密切相关,且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病理变化方面,络脉具有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病理特点,而阳痿终极病理趋势为血瘀,血瘀导致循环受阻;影响到阴茎络脉系统,导致络脉瘀阻程度加重,引发络脉痉挛而出现络风内动。肝郁化热生风 肝郁是阳痿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关键病机。阳痿患者由于肝郁贯穿疾病始终,多会出现肝郁日久化热,耗伤肝肾之阴,以致阴虚阳亢,水不涵木,浮阳不潜,久之则阳愈浮而阴愈亏,终致阴不制阳,肝之阳气升而无制,亢而化风。活血则风自祛阳痿为阴茎痿而不用,属于中风病的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血瘀。
因此,阳痿的基本治则应该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以活血祛风贯穿治疗始终,再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现辨证论治。1.疏肝解郁,活血祛风临床表现为勃起功能时好时坏,受情志影响明显,伴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胁肋胀闷,口干口苦,食少便溏,苔薄,脉弦等。治疗时以疏肝解郁为主,兼以活血祛风,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药物:柴胡10g、白芍20g、当归20g、炒蒺藜30g、川牛膝15g、青皮10g、郁金10g、丹参20g、全蝎3g、蜈蚣3g、蜂房10g等。
2.清热利湿,活血祛风临床表现为阳痿,伴阴囊潮湿,阴囊瘙痒,食欲不振,腹胀,小便混浊,偶有滴白,肢体困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此类患者多见于湿热体质,故治疗时应以清热利湿为主,兼以活血祛风,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龙胆草6g、茯苓15g、栀子10g、泽泻15g、车前子20g、土茯苓30g、当归20g、郁金10g、川牛膝15g、丹参20g、蜂房10g、蛇床子15g等。3.补肾壮阳,活血祛风临床表现为阳痿伴头晕耳鸣,体力下降,易疲乏,腰膝酸软或疼痛,畏寒怕冷,或肢冷以下肢为甚,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此类患者肾虚表现明显,治疗时应补肾壮阳、活血祛风,方用右归丸加减。常用药物:淫羊藿30g、巴戟天20g、山萸肉10g、枸杞子30g、肉桂6g、鹿角胶10g、菟丝子30g、杜仲15g、当归20g、三七3g、蜈蚣3g、全蝎3g、土鳖虫15g、黄芪30g、白术15g等。4.化瘀通络,活血祛风临床表现为阳痿伴肢体活动不利,小腹等部位疼痛不适,或伴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治疗应以活血祛风、化瘀通络为主,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芪30g、当归20g、地龙10g、赤芍15g、川芎12g、红花6g、三七3g、蜈蚣3g、水蛭10g、全蝎3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