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人健康 老人心理

“准老人”心理困扰如何解除?

发布者:本草物语 时间:2012-12-23 12:48

抑郁型:我真的老了吗?

陶先生原是某事业单位的老总,为人正直,工作有能力,而且非常敬业。工作几十年,他几乎每天都是早出晚归,连女儿出嫁这样的大事,也都是由妻子一人操办的。

今年二月,陶先生退休了。起初几天,他感到特别惬意,因为他自从走上领导岗位后,就没有过这样轻松的日子。但不到一周,就迅速被另一种恶劣心境给吞没了――孤独、寂寞、失落、伤感便一起向他袭来。

“我真的老了吗?我今后真的就要这样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了吗?”陶先生经常在心里一遍遍地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他开始变得郁郁寡欢,记忆力也大不如前,有几次甚至忘了自己已经退休,拿着公文包准备去上班。又过了没多久,陶先生开始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而且觉得特别烦躁,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动不动就会对家人发脾气。

陶先生的妻子抱怨陶先生“有病”,陶先生的女儿也觉得父亲有点儿不对劲,以前一贯以理服人的老爷子现在经常说话抬杠,像是变了一个人。开始时,陶先生以为自己的心脏有问题,后来陶先生找到了心理医生。经过检查,心理医生觉得陶先生患的并非心脏病,而是心病――老年抑郁症。

专家分析:

不平衡、不适应是很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准老人”在刚退休时出现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对于忙惯了的工作狂,如果突然闲下来,生活就会顿时失去目标和意义,如自己平时又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情况就会更糟,不仅会让其晚年生活闷闷不乐,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疾病。

陶先生有抑郁的表现,也有明显的焦虑症状,缘于他退休前一直身居要职,一时间无法适应退休后带来的落差。陶先生应该用平常心去看待这个人生的必经阶段,并且放下架子,和其他老人交朋友,培养种花养鸟等各种有益身心的兴趣,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这样才能走出抑郁的阴影。

自我折磨型:一人退休全家受累

吴女士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人事处处长,今年52岁。去年底,单位改制,动员50岁以上的女员工提前退休,吴女士第一个带头退了下来。

吴女士的丈夫是本市一家着名企业的总工,收入颇丰,儿子也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按理说,无任何经济压力和家庭负担的吴女士退休后应该过得很轻松,很潇洒才是,但她偏偏整天喊累,而且还常常出现胸闷、头痛、心慌的症状。原来,吴女士的累是因为过于清闲,导致精神空虚进而胡思乱想造成的。吴女士自从退休后,就很少与外界往来,丈夫和儿子工作忙,根本没多少时间在家,而小区里为退休人员安排的一些活动,她又觉得层次太低,不愿参加,所以整天基本上是一个人打发日子。现在,她非常喜欢一个人胡思乱想,有时连自己也弄不清真假了。比如,丈夫下班晚回来一个小时,她马上会想到是不是车子出事了,或者被年轻的女同事给勾引了,搞得自己痛苦不堪;儿子出差比预期的时间晚回来一天,而且事先也告诉过她事情可能不一定办得很顺利,但她还是马上想到儿子坐的飞机是不是出事了或被坏人抢劫了,不辞辛苦地自我折磨着,直到把自己弄得惊恐万状。现在,吴女士不仅自己累,丈夫和儿子也被她搞得很累。

专家分析:

吴女士因清高而孤独的,因孤独而胡思乱想,继而陷入过度的猜疑和担忧是其突出的表现。这主要是由于其工作需求、依存需求、支配需求,尊敬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的。对这样的“准老人”,社会和家庭应尽量提供一些工作和学习的机会,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足够的尊重。认知治疗可帮助她意识到无端的猜疑与担忧是一种病态模式。

疑病症:谁说我没有病?

王女士是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今年57岁,两年前退休。王女士在退休后的两年时间里,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医院。在那里,她与老姐妹们交流“病情”。从医院回到家里,与老姐妹在电话里谈的也是吃什么药、有了什么好转或者给对方介绍偏方。

母亲的“病”这么严重,儿女们决定给老妈彻底检查一下。检查结果,王女士除了有点血脂偏高外,没有什么大病。对于这个结果儿女们很高兴,王女士却不信:别人都有病,我怎么能没病?一定是医生水平太低,没检查出来。没办法,儿女们只好带她到另一家大医院全面检查,结果相同,对此王女士仍有疑虑。现在,王女士又迷上了中医,隔三岔五地往家买中药,看病、买药、熬药几乎成了王女士退休生活的全部内容。

专家分析:

王女士得了典型的疑病症,表面上看,是她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完全失去安全感,所以根本置医院的客观检查结果于不顾,坚持整天看病吃药。实际上王女士可能是无意识通过“扮演”病人的角色,来获得家人的关注,以继续保持自己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

专家建议:给“准老人”更多的关怀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自古就有人精辟地描述了多数老年人的心态。其实50~60岁的“准老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绝不亚于青少年。更主要的是,他们对自己也很苛求,心理专家认为,要让“准老人”顺利地度过这人生的必经阶段,社会和家庭都应给予更多的关怀。

社会:让“准老人”平稳着陆

首先,社会应关注“准老人”的社会适应问题,可以考虑在他们正式离职前有1~3年的调整期,让他们的工作时间逐渐减少至隔日上班或只上半天班等。另外可以考虑举办退休前学习班,教他们如何安排闲暇时间,教他们怎么玩。在他们真正退休的那一天,最好能与社区办理移交手续,如同毕业分配去报到一样,社区应根据他们的基本特点安排其参加活动。

子女:主动完成角色互换

“准老人”的子女往往还羽翼未丰,其在社会、经济、家庭的地位还无法超越父辈,也不习惯由被领导者向领导者、受照顾者向照顾者的角色转换。在双方的角色互换的磨合过程中,子女应主动对“准老人”在生活上关心、感情上沟通,亦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配偶:尽好“老伴”的职责

身为“准老人”的配偶,则应多肯定对方的优点,切忌指责对方的无能或总是唠叨以前怎样怎样地好,应仔细聆听对方的倾诉,要知道真正能做到互诉衷肠的夫妻双方的心理就容易平衡得多。

本人:主动去适应角色改变

“准老人”自身请勿反复自问:我是否老了?是否有价值?我是否真的老不中用了?我生活中还有什么希望?接纳自身的生理老化,也接受自身心理功能的部分改变,主动去适应角色的改变以调整自己的角色行为。

“我真的老了吗?我今后真的就要这样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了吗?”陶先生经常在心里一遍遍地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他开始变得郁郁寡欢,记忆力也大不如前,有几次甚至忘了自己已经退休,拿着公文包准备去上班。又过了没多久,陶先生开始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而且觉得特别烦躁,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动不动就会对家人发脾气。

陶先生的妻子抱怨陶先生“有病”,陶先生的女儿也觉得父亲有点儿不对劲,以前一贯以理服人的老爷子现在经常说话抬杠,像是变了一个人。开始时,陶先生以为自己的心脏有问题,后来陶先生找到了心理医生。经过检查,心理医生觉得陶先生患的并非心脏病,而是心病――老年抑郁症。

专家分析:

不平衡、不适应是很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准老人”在刚退休时出现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对于忙惯了的工作狂,如果突然闲下来,生活就会顿时失去目标和意义,如自己平时又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情况就会更糟,不仅会让其晚年生活闷闷不乐,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疾病。

陶先生有抑郁的表现,也有明显的焦虑症状,缘于他退休前一直身居要职,一时间无法适应退休后带来的落差。陶先生应该用平常心去看待这个人生的必经阶段,并且放下架子,和其他老人交朋友,培养种花养鸟等各种有益身心的兴趣,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这样才能走出抑郁的阴影。

自我折磨型:一人退休全家受累

吴女士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人事处处长,今年52岁。去年底,单位改制,动员50岁以上的女员工提前退休,吴女士第一个带头退了下来。

吴女士的丈夫是本市一家着名企业的总工,收入颇丰,儿子也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按理说,无任何经济压力和家庭负担的吴女士退休后应该过得很轻松,很潇洒才是,但她偏偏整天喊累,而且还常常出现胸闷、头痛、心慌的症状。原来,吴女士的累是因为过于清闲,导致精神空虚进而胡思乱想造成的。吴女士自从退休后,就很少与外界往来,丈夫和儿子工作忙,根本没多少时间在家,而小区里为退休人员安排的一些活动,她又觉得层次太低,不愿参加,所以整天基本上是一个人打发日子。现在,她非常喜欢一个人胡思乱想,有时连自己也弄不清真假了。比如,丈夫下班晚回来一个小时,她马上会想到是不是车子出事了,或者被年轻的女同事给勾引了,搞得自己痛苦不堪;儿子出差比预期的时间晚回来一天,而且事先也告诉过她事情可能不一定办得很顺利,但她还是马上想到儿子坐的飞机是不是出事了或被坏人抢劫了,不辞辛苦地自我折磨着,直到把自己弄得惊恐万状。现在,吴女士不仅自己累,丈夫和儿子也被她搞得很累。

专家分析:

吴女士因清高而孤独的,因孤独而胡思乱想,继而陷入过度的猜疑和担忧是其突出的表现。这主要是由于其工作需求、依存需求、支配需求,尊敬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的。对这样的“准老人”,社会和家庭应尽量提供一些工作和学习的机会,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足够的尊重。认知治疗可帮助她意识到无端的猜疑与担忧是一种病态模式。

疑病症:谁说我没有病?

王女士是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今年57岁,两年前退休。王女士在退休后的两年时间里,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医院。在那里,她与老姐妹们交流“病情”。从医院回到家里,与老姐妹在电话里谈的也是吃什么药、有了什么好转或者给对方介绍偏方。

母亲的“病”这么严重,儿女们决定给老妈彻底检查一下。检查结果,王女士除了有点血脂偏高外,没有什么大病。对于这个结果儿女们很高兴,王女士却不信:别人都有病,我怎么能没病?一定是医生水平太低,没检查出来。没办法,儿女们只好带她到另一家大医院全面检查,结果相同,对此王女士仍有疑虑。现在,王女士又迷上了中医,隔三岔五地往家买中药,看病、买药、熬药几乎成了王女士退休生活的全部内容。

专家分析:

王女士得了典型的疑病症,表面上看,是她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完全失去安全感,所以根本置医院的客观检查结果于不顾,坚持整天看病吃药。实际上王女士可能是无意识通过“扮演”病人的角色,来获得家人的关注,以继续保持自己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

专家建议:给“准老人”更多的关怀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自古就有人精辟地描述了多数老年人的心态。其实50~60岁的“准老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绝不亚于青少年。更主要的是,他们对自己也很苛求,心理专家认为,要让“准老人”顺利地度过这人生的必经阶段,社会和家庭都应给予更多的关怀。

社会:让“准老人”平稳着陆

首先,社会应关注“准老人”的社会适应问题,可以考虑在他们正式离职前有1~3年的调整期,让他们的工作时间逐渐减少至隔日上班或只上半天班等。另外可以考虑举办退休前学习班,教他们如何安排闲暇时间,教他们怎么玩。在他们真正退休的那一天,最好能与社区办理移交手续,如同毕业分配去报到一样,社区应根据他们的基本特点安排其参加活动。

子女:主动完成角色互换

“准老人”的子女往往还羽翼未丰,其在社会、经济、家庭的地位还无法超越父辈,也不习惯由被领导者向领导者、受照顾者向照顾者的角色转换。在双方的角色互换的磨合过程中,子女应主动对“准老人”在生活上关心、感情上沟通,亦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配偶:尽好“老伴”的职责

身为“准老人”的配偶,则应多肯定对方的优点,切忌指责对方的无能或总是唠叨以前怎样怎样地好,应仔细聆听对方的倾诉,要知道真正能做到互诉衷肠的夫妻双方的心理就容易平衡得多。

本人:主动去适应角色改变

“准老人”自身请勿反复自问:我是否老了?是否有价值?我是否真的老不中用了?我生活中还有什么希望?接纳自身的生理老化,也接受自身心理功能的部分改变,主动去适应角色的改变以调整自己的角色行为。

相关标签: 老人心理 问题 排除方法

相关阅读

  • 老年人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要如何治疗
    老年人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要如何治疗
    老年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它有时被误解或忽视。抑郁症不仅影响个体的情感和心理状态,还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将探讨老年人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潜在原因以及治疗方法,以帮助更好地 ...
    11-04
  • 老年人心理变态的行为有哪些
    老年人心理变态的行为有哪些
    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可能出现一些行为异常或异常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与心理健康问题、认知障碍、抑郁症等有关。以下是一些老年人可能表现出的心理变态的行为:1.认知障碍:认知障碍是老年 ...
    10-25
  • 老人家老是胡思乱想是怎么回事
    老人家老是胡思乱想是怎么回事
    老年人常常会出现胡思乱想的情况,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大脑功能逐渐下降,认知能力和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受到生理变化的影响,如内分泌失调、睡眠质量下降等。老年人的胡思乱想主 ...
    04-23
  • 老年人要学会控制脾气 如何保持好心情
    老年人要学会控制脾气 如何保持好心情
    有医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情绪与机体的免疫机能有这非常直接的关系。经常生气、激动或是心总是不好会引起身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机体对外来病原体的杀伤力也就会有很大程度的削弱,这时疾病就有机可乘了。所以老年人要学 ...
    06-30
  • 老人别怕黄昏恋 决解这些心理障碍即可
    老人别怕黄昏恋 决解这些心理障碍即可
    老人对黄昏恋的心理障碍第一,怕人议论,有损自己的尊严,有损孩子的面子。第二,怕婚后不和,引人讥笑,自己不安,找了麻烦。第三,怕对原配不忠,旧情难忘。第四,怕处理不好双方子女关系,引起家庭不和。第五,怕 ...
    05-30
  • 老人夏季情绪波动大易引起这些危害
    老人夏季情绪波动大易引起这些危害
    老人夏季情绪波动大易引起这些危害1.糖尿病一旦出现暴怒、焦虑、恐惧等情绪时,我们人体的血糖救护大幅度升高,从而引起机体代谢紊乱。而根据研究发现,因心理因素而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占总体人数的60%以上。除此之外 ...
    05-04
  • 老人感到孤单 9个方法能调节
    老人感到孤单 9个方法能调节
    9个方法能调节老人孤单1、多出门走走看看老年人平时呆在家里孤单寂寞,通过旅游可以接触外面的世界,心胸和眼界更加开阔;走出了狭窄单调的生活,增加了情趣,对身心的健康自然有好处,也可以激发老年人旺盛的精力。 ...
    04-10
  • 过节时 孤巢老人如何调节心理
    过节时 孤巢老人如何调节心理
    孤巢老人如何调节心理老年人最怕的就是孤独,然而在过年期间欢庆热闹的时间段里是老年人最快乐的日子,然而快乐日子总是短暂,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随之失落起来,那么单身老人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情呢?生活境遇遭 ...
    02-06
  • 如何避免老人掉进谣言圈里
    如何避免老人掉进谣言圈里
    要想让老人远离欺骗,儿女们首先要反思在老人沉迷养生谣言中的责任,而不是不耐烦地训斥他,问问他你用这个保健品是因为身体不舒服?;不要总说正规医院才可信,却又不考虑大医院挂号排队的困难;不要总说这些低级养 ...
    01-12
  • 注意2个要点能预防老人抑郁症
    注意2个要点能预防老人抑郁症
    注意2个要点能预防老人抑郁症1、多参加集体活动预防老年人抑郁症的一个良好方法即多鼓励老年人参加集体活动,如和其他老年朋友一起打牌、下棋、练书法、绘画、打球、跳舞、慢跑、逛公园等,有条件时还可与其他老年人 ...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