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人健康 老人心理

平常喝酒10大谎言,千万别信

发布者:风之声 时间:2010-9-29 10:58

谎言1 酒兑饮料很时尚

时下,喝酒兑饮料成了一种饮酒时尚。红酒加雪碧,威士忌加冰红茶,啤酒加可乐……各种“混搭”组合数不胜数。由于兑了饮料的酒浓度较低,感觉像在喝饮料,所以很多人对它情有独钟。

但专家提醒,通常用来兑酒的碳酸饮料,在胃里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而小肠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从而加大伤害。

另外,兑着饮料喝酒,表面上看是稀释了酒,结果却容易让人越喝越多。因为喝的人一开始觉得像在喝饮料,就使劲喝,一旦察觉到有酒精作用时,就已经喝多了。

谎言2 白酒伤身 红酒养人

很多人认为喝白酒伤身,喝葡萄酒对健康有益,多喝点也没关系。事实上,不管是红酒还是白酒,关键还在于控制饮用量。

专家指出,每周酒精的进食量男性为140克以下,女性为70克以下,超过这个数字就有患酒精性肝病的危险。140克酒精就相当于50度白酒的3-4两,也就是说,成年男性每周饮用50度的白酒不能超过3-4两,而红酒则要控制在每天一二两。

谎言3 喝酒红脸不易醉

“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醉”,这句话常在宴席上被用作劝酒的理由。但事实上,醉酒和脸色并无多大关系。

一些人认为喝了酒面红如关公是好事,认为这代表血液循环好,能迅速将酒精分解掉,因此不容易醉。但专家指出,酒量和脸色没有太大关系,因人而异。事 实上,导致很多人认为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醉的原因其实是,红脸的人大家一般少劝酒,因此喝得少,加上酒后发困,睡上15-30分钟就又精神抖擞了,而白脸 的则往往不知自己的底线,在高度兴奋中饮酒过量。

谎言4 腊肉香肠做下酒菜

聚餐时千万不要空腹喝酒,如果事先不能先吃点东西垫肚子,最好也是边吃菜边喝酒。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

为了尽量减少酒精对胃和肝脏的伤害,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喝酒前最好先吃点东西,比如喝一杯牛奶,或者吃点鸡蛋和肉,因为这些高蛋白的食品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结合,发生反应,减少对酒精的吸收。

谎言5 感情深一口闷

有些人喜欢喝快酒,动不动就劝大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走一个”。

其实,喝酒的速度宜慢不宜快,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喝,体内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谎言6烟酒不分家

一些人认为“一支烟、一杯酒,快乐似神仙。”尤其是喝酒到了兴头上,边上递过来一支烟,这时哪怕一些平时没有吸烟习惯的人,也会边说“难得今天高兴”,边接过来点上。

但事实上,边喝酒边抽烟,是伤肝又伤肺。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减弱酒精对人体的作用,相当于被“麻醉”了,不知不觉中就会大大增加了饮酒量。

谎言7 高度酒才够劲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总觉得低度酒是酒精与纯水勾兑而成的,喝着没劲,而高度酒多为粮食酿造,喝醉不上头,喝着更带劲。

其实,度数越高的酒也意味着酒精含量越高。因为酒精进入体内90%以上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大量的酒精加重了肝脏的解毒负担,酒的度数越高,摄入量越 大,对肝的损伤就越严重。另外,酒精经肝脏分解时需要多种酶与维生素的参与,酒的酒精度数越高,肌体所消耗的酶与维生素也就越多。

谎言8 突然戒酒易伤身

很多人因为健康问题被医生建议戒酒,但很大一部分人始终未能成功戒酒,甚至会以“突然戒酒反而伤身体”为理由,继续自己的美酒生涯。

专家指出,一些人认为“突然戒酒反倒伤身”其实指的是一种戒断症状。对酒精已经产生了依赖的人,如果突然戒酒,可能会出现手抖、心慌、抽搐发作、呕 吐等戒断症状。但此时更应戒酒,而不是认为应该喝一点酒来缓和症状。针对这种戒断症状,临床上有适当的药物能有效控制戒断症状。

谎言9 喝醉了抠喉咙催吐

日常应酬中,不少人采用的“秘诀”就是喝多了之后到卫生间“抠喉咙”催吐,呕吐之后感觉好受一些,甚至可以继续喝酒。但专家指出,这属于“危险动作”。

抠喉咙催吐一定要在清醒时或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因为醉酒者意识不清,很容易吸入呕吐物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其次,剧烈呕吐会导致腹内压增高,除了容易引起胃出血外,还会使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引发急性胰腺炎等急症。

展开全文
相关标签: 喝酒 葡萄酒

相关阅读

  • 老年人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要如何治疗
    老年人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要如何治疗
    老年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它有时被误解或忽视。抑郁症不仅影响个体的情感和心理状态,还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将探讨老年人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潜在原因以及治疗方法,以帮助更好地 ...
    11-04
  • 老年人心理变态的行为有哪些
    老年人心理变态的行为有哪些
    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可能出现一些行为异常或异常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与心理健康问题、认知障碍、抑郁症等有关。以下是一些老年人可能表现出的心理变态的行为:1.认知障碍:认知障碍是老年 ...
    10-25
  • 老人家老是胡思乱想是怎么回事
    老人家老是胡思乱想是怎么回事
    老年人常常会出现胡思乱想的情况,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大脑功能逐渐下降,认知能力和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受到生理变化的影响,如内分泌失调、睡眠质量下降等。老年人的胡思乱想主 ...
    04-23
  • 老年人要学会控制脾气 如何保持好心情
    老年人要学会控制脾气 如何保持好心情
    有医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情绪与机体的免疫机能有这非常直接的关系。经常生气、激动或是心总是不好会引起身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机体对外来病原体的杀伤力也就会有很大程度的削弱,这时疾病就有机可乘了。所以老年人要学 ...
    06-30
  • 老人别怕黄昏恋 决解这些心理障碍即可
    老人别怕黄昏恋 决解这些心理障碍即可
    老人对黄昏恋的心理障碍第一,怕人议论,有损自己的尊严,有损孩子的面子。第二,怕婚后不和,引人讥笑,自己不安,找了麻烦。第三,怕对原配不忠,旧情难忘。第四,怕处理不好双方子女关系,引起家庭不和。第五,怕 ...
    05-30
  • 老人夏季情绪波动大易引起这些危害
    老人夏季情绪波动大易引起这些危害
    老人夏季情绪波动大易引起这些危害1.糖尿病一旦出现暴怒、焦虑、恐惧等情绪时,我们人体的血糖救护大幅度升高,从而引起机体代谢紊乱。而根据研究发现,因心理因素而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占总体人数的60%以上。除此之外 ...
    05-04
  • 老人感到孤单 9个方法能调节
    老人感到孤单 9个方法能调节
    9个方法能调节老人孤单1、多出门走走看看老年人平时呆在家里孤单寂寞,通过旅游可以接触外面的世界,心胸和眼界更加开阔;走出了狭窄单调的生活,增加了情趣,对身心的健康自然有好处,也可以激发老年人旺盛的精力。 ...
    04-10
  • 过节时 孤巢老人如何调节心理
    过节时 孤巢老人如何调节心理
    孤巢老人如何调节心理老年人最怕的就是孤独,然而在过年期间欢庆热闹的时间段里是老年人最快乐的日子,然而快乐日子总是短暂,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随之失落起来,那么单身老人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情呢?生活境遇遭 ...
    02-06
  • 如何避免老人掉进谣言圈里
    如何避免老人掉进谣言圈里
    要想让老人远离欺骗,儿女们首先要反思在老人沉迷养生谣言中的责任,而不是不耐烦地训斥他,问问他你用这个保健品是因为身体不舒服?;不要总说正规医院才可信,却又不考虑大医院挂号排队的困难;不要总说这些低级养 ...
    01-12
  • 注意2个要点能预防老人抑郁症
    注意2个要点能预防老人抑郁症
    注意2个要点能预防老人抑郁症1、多参加集体活动预防老年人抑郁症的一个良好方法即多鼓励老年人参加集体活动,如和其他老年朋友一起打牌、下棋、练书法、绘画、打球、跳舞、慢跑、逛公园等,有条件时还可与其他老年人 ...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