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1月到今年1月,记者在博白县采访到的4位百岁老人各有风采,记者近日在博白县顿谷镇旧门村接触到的一位百岁老人,“特点”更是让人惊叹:她每天要喝1斤白米酒,否则全身都不舒服。老人的这个习惯,至今已经保持了60多年。
生活磨难,养成饮酒习惯
1月17日天气放晴,但寒气袭人。我们一行5人来到博白县顿谷镇旧门村,在一位热心人的引路下,从村委门口往右拐,步行50米便找到了百岁老人包明清的家。包明清1911年1月1日出生,是博白县顿谷镇旧门村中央屯人。
包明清老人住在一间阴暗潮湿的房子里,她耳背不爱说话,与她面对面交淡十分困难。靠近她时,能闻到其呼出的酒香。“她每天都要喝1斤白米酒,还要吃上两个鸭蛋和半斤瘦肉。”儿媳们介绍道。酒量好、饭量好,是我们对这位老人的第一印象。
据村民说,老人的酒量是艰难生活形成的。包明清老人的外婆家在水鸣镇庄秧地,其出生40天就被母亲抛弃,幸亏被顿谷镇旧门村中央屯一户李姓人家抱养。长大后,村里人看到她天生美丽,四处托人说媒,后来知道她是李家的童养媳才放弃。1925年,她与李家儿子李育流拜堂成亲,婚后生育三子一女。
然而她天生命苦,生下4个小孩后,丈夫就因病去世,从此她家的生活跌入困境。由于天生貌美,经常有好色之徒骚扰,胆小的包明清竟因此得了恐惧症,加上年轻时过度依赖丈夫,丈夫离去使她孤独痛苦,她便常以酒解愁,一醉方休,还学会了抽烟。
守寡之时,她起初也想寻找人生的另一半,但看到儿女年幼,便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生活,她每天做针线活,带着10岁大的女儿到5公里以外的山上砍柴卖。卖柴得的钱,除了换回盐油米,她还买了小猪回家养。
从此,她每天砍两担柴卖掉后,还到田间地头挖番薯、木薯和野菜喂猪。由于劳动太辛苦,而酒能舒筋活血,她饮酒的次数及数量越来越多。“上世纪80年代,她参加亲戚的婚礼,有几个壮汉与她斗酒,都给她比了下去!”从此,包明清老人的酒量在村中十分有名。
热心助人,却在奔波中不幸染病
新中国成立时,包明清老人因为年轻,思想活跃,成为村里的优秀妇女代表。她做工作雷厉风行,有声有色,工作也挺踏实,常得到县里的表彰,并参加各种先进经验交流会。由于她经历了不少苦难,学校常请她到学校“忆苦思甜”,她的事迹生动感人,教育着后代健康成长。
她常在妇女中走访,了解妇女们的情况,发现小孩头痛发烧肚子痛是常见病,而由于无钱医治,妇女们为此十分担忧。1955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包明清老人的二儿子肚子痛,她急得团团转,听说村里有个黄婆婆不用药就能治病,于是抱起小孩就往黄婆婆家里赶。
黄婆婆不慌不忙,用火烧疗法治好了小孩的肚痛病。事后,她有空就走近黄婆婆身边,向她学习火烧疗法的技巧。她学会了火烧疗法后,遇到村里村外的小孩生病求救,她便随叫随到。她的本事一下子传扬开来,十里八里的村民都来邀请她到家里治病,村里人又把她叫作“烧火老人”。
上世纪80年代,她有一次出门给人治病,突然头痛得厉害,晕倒在路上。“为了治病,她向信用社借了600元,但病情并未好转。从此,她变得沉默寡言了。”三个儿媳妇只好轮番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包明清老人生病后,脾气变得不好了,甚至还大骂儿媳妇不孝顺。 尽管如此,媳妇们都懂得“敬老得福”的道理,想办法逗她开心,尽量减少老人精神压抑。值得欣慰的是,老人的性情如今比往年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