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许多名家不仅事业有成,而且他们晚年的一些趣闻轶事,也常令人敬佩。
晚唐诗人杜牧,晚年在审查他平生的诗作时,凡是认为不满意的,统统都烧掉。本来他的诗作有1000多首,烧得只剩下200多首。幸他外甥还保存200多首,这样他的诗共流传下来400多首。
宋代大作家欧阳修晚年常常认真修改平日所写的文章。老伴见他用功过度,便说:“何必自苦到这个程度。你的文章还怕那些老先生骂吗?”欧阳修笑道:“不怕老先生骂,却怕后生耻笑。”
林则徐晚年因病辞职回乡,在居室内悬联:“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材天或恕;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秉烛老犹明。”联语的意思是:我坐卧在一间楼房里,因病得闲,像我这样的不成材的人,老天或许能够宽恕吧;还是读书好,可与古人交结为友,虽然我已经过了最好的学习时光,但是正如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所说的那样,秉烛而行,大概也还有几分光明的。
齐白石85岁那年的一天上午,连作四张条幅,中午仍不停笔,又坚持再画一张。画完题词曰:“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正是这“不教一日闲过”的精神,使齐白石老人仍频频有佳作问世。他即使是在93岁高龄那年,仍作画600多幅。他晚年绘画精品,不仅有许多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荣宝斋等院所,也有不少被国外友人购去欣赏、珍藏。
着名科学家茅以升80岁时,还可以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以后100位的精确值。人们钦佩而惊奇地问:“茅老,您到底是怎样记住的呢?”他回答:“重复!重复!再重复!”据统计,从1978年到1981年之间,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先后为孩子们做报告30场,直接听众6万人,他还在报刊上发表了200多篇科普文章,1985年,他亲手给中小学生复信30多封,极大地鼓舞了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