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在饱餐后,食物都会集中到胃肠道等待被消化,但老年人的消化系统不比年轻人,相对较弱,为了更好地消化掉体内的食物,机体血液就会自动“支援”到肠胃,脑部供血量相对减少,因而出现餐后头昏、困倦、乏力的情况。再加上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较弱,饱餐后血液循环的改变,也容易使心脏供血不足,于是导致心率加快。通常情况下,这种状态持续半小时左右就会恢复正常。因此,为了避免餐后可能出现的低血压症状,老人进食时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加重心脏和肠胃负担,影响肠胃正常的消化。为了确保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进餐后最好不要立刻就动,不要立刻猛起,以免引起心脑血管供血不足。比较保险的做法是,老人吃完饭,在原位小坐一会儿,然后再起来走动;半小时后,则可以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等进行锻炼。
其实无论老人还是成年人,锻炼都是要有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的。其实锻炼是需要有合适的锻炼身体什么时间最合适?什么地点最合适?运动生理学专家何玉秀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健身应选在日出之后,日落之前进行,并要遵循安全、适量、循序渐进的原则。
过去很多人觉得越早起来锻炼身体越好,于是常常天没亮就开始进行户外锻炼。当听说太早锻炼对身体不好以后,又有很多人开始选择在晚上锻炼身体。其实,这两种选择都是不科学的。“朝五晚九”时,植物也需要呼吸,这时周围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对人体健康不利。而日出之后,日落之前则不一样,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相对较高,能满足锻炼时人体耗氧量的增加。此外,现在人们锻炼容易陷入地点误区。一些城市居民受场地所限,往往选择在马路旁或立交桥下锻炼,但因车流量大,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这不仅不能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