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秋冬季节中老年人容易中风
秋末,特别是在霜降之后,天气由凉转寒,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剧烈,而西北来的冷空气又不断向东南侵袭,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此时,血小板也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还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调,体内儿茶酚胺等化学介质分泌增加,血液黏稠度加大,血凝时间缩短,进一步促使血压的增高和血栓的形成。再加上中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因此极易导致中风的发生。
脑中风有哪些症状
1、流涎,或口齿不清平时讲话正常的中老年人,突然出现流口水,说话不利索的情况,就是非常典型的脑中风前兆。
2、突然眼黑,或视物模糊有的老人会眼黑,几秒钟内突然看不见东西,数分钟后即可恢复,这种短暂性视力障碍,主要是因大脑突然缺血而导致,严重的还会伴随头晕,呕吐等反应,是脑中风前兆之一。
3、反复打哈欠,乏力无神大脑动脉狭窄慢慢加重,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进而中枢神经缺氧,就会不自觉的乏力,不断打哈欠。这是脑血管堵塞,脑中风的前兆。
4、拿东西不稳,或麻瘫拿东西不稳,手抖,最简单的例子,拿不了筷子夹东西。另外,如有一边的手脚感觉不灵活,力气减小了,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也属于脑中风的前兆。
5、持续性头痛对于中老年人而言,脑中风前会出现头痛不止的情况,并且伴有血压升高等反应。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以上的几个症状,短时间内可消失,也不会产生什么后遗症,但实际上,已经是说明脑部供血不足,血管堵塞,属于轻微的脑中风症状了。
中老年人如何预防中风
(1)体育锻炼。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或体力活动,可使心脏维持较好的功能,即使血液和血管方面有些潜在性发病因子的话,也可以有较好的代偿能力。
(2)合理饮食。老年人尽可能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应以素食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这样可以避免血液中脂质过多,预防动脉硬化,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3)慎用药物过量服用降压药物,尤其睡眠前大量服用,可使血压大幅度下降,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血流减慢,促使脑血栓形成。长期大量服用利尿药,使体内水分从尿中排出,如不及时补充,则体内失水过多,血液浓缩,粘稠度增高,血流减慢,易形成血栓。在应用止血敏、安络血等止血药时,会因血液凝固性增加而促进血栓形成。所以老年人在应用上述药物时,应严格遵守医嘱,不能擅自加大剂量和改变服用方法。
(4)重视先兆,中医古书中,多有中风、半身不遂先兆的描述。如元代医家罗天益所著《卫生宝鉴》中说:"凡人初觉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内必有中风之疾也"。这些症状与现代医学所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同。因此,一旦发现短暂性脑缺血症发作,必须马上到医院检查及治疗,切不可以为症状消失就万事大吉了。
(5)益气活血。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常用党参、黄芪等补气;丹参、川芎、地龙、红花、益母草、王不留行、泽兰叶等活血化瘀,可预防脑血栓形成。补阳还五汤是一个很实用的处方:生黄芪30g,当归12g,赤芍15g,地龙9g,桃仁9g,红花6g。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