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是由于细菌、真菌等病原菌在心脏瓣膜上定植导致的赘生物(即细菌性或真菌性聚集物),可引起心功能障碍及血栓栓塞,需尽早就医检查。其病因包括感染源、免疫功能异常以及心瓣膜结构异常,治疗多采用抗菌药物、外科手术和支持性治疗。
1、形成原因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的形成通常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①感染源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肠球菌。病菌通常通过血液传播,如牙科手术、皮肤破损、输液或注射等。
②免疫功能异常
免疫系统的异常会导致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如糖尿病、肿瘤治疗后的免疫抑制状态,增加了细菌定植的风险。
③心瓣膜问题
先天性或后天性瓣膜病、人工瓣膜植入(机械或生物瓣膜)、风湿热后的瓣膜病变等,都为细菌提供了附着的“温床”。
2、症状及危害
患者常表现为持续性的发热(多为低热)、乏力、消瘦,以及血液动力异常引起的呼吸困难或水肿。严重情况下赘生物可能脱落引起器官的血栓栓塞,例如脑卒中、肾栓塞或肺栓塞。
3、治疗方法
一旦确诊,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治疗方法:
①抗菌药物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核心是静脉注射抗菌药物,周期通常为4-6周。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如苄星青霉素)、万古霉素和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必要时联合用药。
②外科手术治疗
当药物治疗无效或赘生物体积过大引发严重并发症时,可能需要手术清除赘生物或更换受损的心瓣膜。
③支持性治疗
针对合并症和并发症,需进行包括补充营养、改善贫血或对抗栓塞并发症的一系列措施。
4、日常预防
为了降低发生风险,应注意以下事项:
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经常刷牙和定期看牙医。
高危人群(如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接受牙科或侵入性治疗前,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积极治疗身体的感染灶如扁桃体炎、皮肤脓肿等。
如果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尽早至医院进行心脏超声和血培养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针对性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及早治疗是降低并发症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