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疾病科普 儿科 小儿五官科

鹅肝中医如何治疗

发布者:飞鲨掠水 时间:2021-8-25 08:52

鹅口疮又称白口糊是由白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鹅口疮主要发生于长期腹泻、营养不良、长期或重复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婴幼儿。也可经消毒不严被污染的食具如奶瓶、奶头感染而得病。

鹅口疮表现为口腔粘膜附着一片片白色乳凝状物,可见于颊粘膜、舌面及上腭等处,有时可蔓延至咽部,不易擦掉,强行揩去,容易出血。病变累及食道、气管、支气管、肺泡时,会出现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咳嗽、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鹅肝的局部处理与口腔炎基本相似,外涂制霉素或冰硼散。也可以服用清热解毒中草药。

中医认为鹅口疮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另一方面,母亲怀孕时,喜欢炒菜,留下脾胃,胎儿受母体热毒的影响,产后发病,另一方面,由于调整不当,儿童心脾积热,天生不足,长期腹泻后,身体抵抗力减弱,口腔不洁,局部感染。

根据儿童体质的强弱差异和病因,可以出现心脾积热和虚火上浮的两个证据。

1、心脾积热

证词:口舌白屑堆积,周围红,面红唇红,烦躁,吸乳哭,发热,口干或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脉滑,指纹紫滞。

分析:婴儿胎热内盛,感受脏毒的邪恶,久病馀热不清,心脾积累,热毒受炎,熏口舌,白屑积累,形状如鹅口。在炎热的炎热中,脸红唇,舌头红,脉滑数的心火中炽热,烦躁不安,发出很多声音。热伤津,口干口渴,大便秘结。心热移到小肠上,小便变短变黄。指纹紫滞是积热实证的征兆。

治疗方法:消除心脾积热。

方药:清热泻脾散减。常用药:黄连、连翘、栀子清心火,黄芩、生石膏泻脾热,生地凉血滋阴,茯苓、灯心导热下行利湿。大便秘结加大黄通腑泻热口干喜饮芦根、天花粉清热生津。

2、虚火浮起

等待:口舌白屑稀散,周围红晕,体弱,脸白颧红,手脚热,口干不渴,大便瀑布,舌红,苔少,脉细无力,指纹淡紫。

分析:先天不足,后天调整不当,或久病腹泻,肾阴损失,水不生火,虚火浮起,白颧红,手脚心热白屑稀散,周围红晕。如果真元不足,脾虚不运,可以看到大便瀑布。舌嫩红,苔少,脉细数无力,指纹淡紫,均为阴虚虚火内生之象。

治法:滋肾养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物:生地、熟地、山楂滋养肾阴,山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丹皮、知母、黄柏清热降火,佐牛膝下火,焦山楂消食助运。大便变薄,舌头变薄等偏向脾肾阳虚者,用附子理中汤加入参苓白术散减,温暖脾肾阳,摄取无根火。

相关标签: 中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