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包括生命体征的稳定监测、预防并发症的护理以及心理支持。护理需要结合医疗团队建议,从呼吸管理、饮食调整以及康复锻炼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性落实。
1、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
颅内手术后,首要任务是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医护人员与家属应随时关注血压、心率、体温及呼吸情况。术后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的风险,早期识别高颅压症状(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模糊等)非常关键。如发现异常,需立即联系医生干预。术后通常需要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氧气吸入,确保充足的血氧供应。
2、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颅内感染、脑水肿和血管痉挛。
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持术区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监测感染表现,如局部红肿、流脓、发热等。
控制脑水肿:术后医生可能会开具脱水剂(如甘露醇、呋塞米)帮助控制脑水肿,患者家属需要根据医嘱协助监督用药管理。
警惕血管痉挛:血管痉挛可能引发脑供血不足,表现为肢体乏力或神志不清。可遵医嘱服用药物如尼莫地平,必要时进行脑血流监测。
3、合理饮食与营养支持
术后初期患者可能需要短期禁食或流质饮食,避免呕吐及误吸。待胃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至软质食物,再恢复普通饮食。饮食中尽量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的食物,如鸡肉汤、鳕鱼、胡萝卜泥等,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要避免咖啡因及高脂肪食物,用以减少对脑血管的刺激。
4、康复锻炼与心理支持
术后康复锻炼应根据患者状况循序渐进:
早期:主要局限于床旁康复活动,如肢体被动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
后期: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逐步恢复站立、行走等功能。
心理方面,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倾向,家属应多给予关心,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科学护理是术后康复的基础,必须积极配合医生建议,关注症状变化,在术后逐步恢复健康状态的过程中保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