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肾炎虽然相关,但并不完全一样,前者是血管炎导致的全身性疾病,后者则是其延伸到肾脏引发的具体并发症。过敏性紫癜以皮肤紫癜为主要特征,并可能伴有关节痛、腹痛等症状,而过敏性紫癜肾炎则是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肾小球受损表现,常有血尿、蛋白尿或水肿。
过敏性紫癜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机体免疫异常有关,遗传、环境过敏原(如动物毛发、花粉)及感染等均可能触发。它的典型表现为四肢分布对称的紫癜点,不伴瘙痒,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或关节炎样症状。而当紫癜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发肾脏炎症反应时,就会演变为过敏性紫癜肾炎,这往往需要几周甚至数月的疾病迁延,不可忽视。肾炎的严重程度不一,部分轻症可自行缓解,部分重症可能导致慢性肾病甚至肾衰竭。
确诊后,治疗以控制免疫反应及改善症状为主。过敏性紫癜轻症通常可通过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调整饮食和适当休息得以控制,而过敏性紫癜肾炎根据严重程度可需要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抑制炎症反应,或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以更强效减轻免疫损伤。平时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及感染源,定期复查尿常规监测肾功能变化。
如发现皮肤紫癜伴关节、腹部或尿液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预防肾脏损伤的发生和进展。同时坚持温和饮食和避免劳累,重视疾病规律复发的可能性,必要时寻求专科管理以科学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