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针不小心被针头扎出血了,可能是由于操作不当、皮肤过度紧张、血管划破、凝血功能异常、毛细血管破裂等原因引起的。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操作不当:拔针时如果没有压紧伤口,可能会导致出血。此时可以及时压住伤口进行止血处理,血止住以后可以用酒精棉球涂抹伤口消毒处理。用无菌棉球或纱布对创口进行压迫,可以有效地减缓出血。
2、皮肤过度紧张:如果患者的皮肤过度紧张或绷紧,会导致拔针时皮肤和血管的阻力增加,容易划破皮肤或血管,导致出血。在拔针前应该让患者放松皮肤,避免过度紧张。
3、血管划破:在用手指按压着针头进行拔针时,如果用力过猛,可能会导致针头把血管划破,从而出现出血的现象。如果同时出现了皮下的血肿,可以通过使用热敷的方式,将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患处,以促使淤血的吸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酸亚铁片、氨甲环酸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凝血功能异常:如果血小板偏低或凝血功能比较差,拔针后可能会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此时应尽快就医,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改善凝血功能。可以采取局部冷敷的方法,帮助收缩血管、减缓出血。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乙酰半胱氨酸片、恩替卡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毛细血管破裂:在拔针过程中,针头可能碰破毛细血管,导致出血。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头部等毛细血管分布较丰富的区域。出血量一般不大,可以及时用酒精棉球进行压迫止血。对创口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创口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氨苄胶囊、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治疗。
皮肤和静脉被针体牵动,针退出血管和真皮时产生摩擦力,使已损伤的血管壁再次受损也会引发出血。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创口清洁干燥,避免接触水或污垢。不要过度用力地擦拭或挤压伤口,以免加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