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的早期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发热,有时还可伴随食欲减退和精神不振等。家长应仔细观察这些变化,尤其是腹泻和呕吐的频次以及宝宝的整体精神状态。
小儿肠炎通常是由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或饮食不当引起。早期表现为稀水样腹泻,每日次数增多,有时混有黏液或血丝。伴随肠胃不适,小儿会因腹部绞痛表现出烦躁哭闹。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还可能有低至中度发热,严重时出现脱水迹象,如口干、皮肤弹性差、小便减少。适时补充液体非常重要。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可能还会影响营养吸收,导致体重下降和免疫力降低。
为缓解症状,应注意合理饮食和对症护理。轻微病例可以通过口服补盐液纠正电解质失衡,同时可给予米汤、胡萝卜泥、苹果泥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或高糖食物。中重度肠炎需就医,根据医生建议选择药物治疗,例如口服益生菌调整肠道菌群,严重脱水则需静脉补液。要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加重肠道菌群紊乱。如果宝宝出现嗜睡、尿量明显减少或持续高烧等情况,应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
为了预防肠炎,家长应注意饮食卫生,使用专用餐具并勤洗手。避免让宝宝食用未熟透的食品或被污染的水,哺乳期的母亲则需注意个人卫生,做好奶瓶的消毒。加强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等免疫措施,也能有效减少病毒性肠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