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是可以治疗的,但患者的存活时间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以及个人健康状况。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存活率并改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和生活习惯调整。
1、肺栓塞的主要原因
肺栓塞是由于血栓阻塞了肺动脉或其分支,引发肺部供血不足甚至功能障碍。常见原因包括: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凝血疾病,如遗传性抗凝蛋白缺乏,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环境和生活方式:长时间久坐、卧床或长途旅行导致血液循环变慢是常见诱因。
生理因素:肥胖、吸烟、怀孕或接受荷尔蒙治疗(如口服避孕药)都会增加患病风险。
外伤或手术:骨折、创伤或大手术后,血栓形成的概率较高。
病理因素:如深静脉血栓(DVT)向肺部迁移,是肺栓塞最直接的病因。
针对以上原因,预防措施包括增加活动量、定期检查血液凝固功能,并减少吸烟或使用激素疗法。
2、肺栓塞的治疗方法
针对肺栓塞的治疗包括以下几种:
药物治疗:
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或利伐沙班),通过阻止血栓进一步扩大。
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用于严重病例,帮助快速溶解大血栓,但需慎用以避免出血风险。
介入治疗:
导管取栓术:通过微创方式将栓子从肺动脉中取出,适用于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
肺动脉滤网植入:对于高风险患者,滤网可以阻止深静脉血栓进一步迁移至肺部。
手术治疗:
肺动脉内血栓切除术:严重情况下的紧急手术,通过切开动脉直接取出血栓。
以上治疗常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密切监测。
3、生活调整与后续管理
治疗后患者需配合以下措施以防止复发:
科学饮食:控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
规律运动:避免长时间静坐,每天进行适量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或游泳)。
按时服药: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时,需要定期检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保药效安全。
肺栓塞的早期发现和规范管理是改善存活率的关键。一旦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或不明原因的咯血,应立即就医以争取最佳救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