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可能引起发热、骨骼剧烈疼痛、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一旦发现类似表现需立即就医,避免病情进展导致严重并发症。其症状轻重因病因、感染范围及患者病程不同而异。
1、全身症状:急性骨髓炎常伴随高热38-40℃、寒战、食欲减退和全身乏力等表现,类似感染性疾病的全身反应。慢性骨髓炎全身症状较轻,但因为炎症迁延可能出现周期性低热或慢性消耗表现。
2、局部症状:骨骼及周围组织表现为红肿热痛,这是骨髓炎的主要特征。急性骨髓炎患者触碰患处可感到明显压痛,皮肤可能出现破溃及脓液渗出;慢性病例则多见反复愈合与溃破的窦道。
3、功能障碍:骨髓炎可能导致患处功能受限,例如四肢骨髓炎会影响手脚活动,严重时可导致肢体畸形或功能无法恢复。
应对措施:
立即就医: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尽早前往医院进行血常规、局部X光片或磁共振检查以确诊病情。
药物治疗:通常使用抗生素是治疗骨髓炎的首选,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等,需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
手术干预:对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骨腐骨坏死的患者,可考虑清除病灶的手术,例如窦道切除术、死骨刮除术或植骨术。
辅助疗法:注意患处固定以减少骨骼负担,同时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及锌的饮食,增强免疫力加快恢复。
骨髓炎症状往往呈现全身反应与局部表现并存的特点,早发现早治疗是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和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