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霉菌性肠炎的典型症状包括腹泻、腹胀、食欲不振、排便带黏液或血丝等,家长应当警惕上述表现,尤其是伴随发热、呕吐或体重下降等严重情况时,应尽快就医以明确诊断和进行治疗。
1).症状表现
婴儿霉菌性肠炎多表现为反复性腹泻,粪便可能呈水样、绿色或伴有白色黏液。部分婴儿可能会出现排便带血丝,这是由于肠粘膜受到破坏引起的。患病婴儿常伴有腹胀表现,有些婴儿可能会表现出烦躁、哭闹,严重者因食欲不振致体重下降。发热、呕吐的出现可能提示病情加重。
2).引发原因
环境因素:肠道环境的菌群失调常是霉菌繁殖的诱因,尤其是在抗生素滥用后。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杀灭肠道内的有益菌,给霉菌的过度繁殖创造条件。
自身体质:婴儿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更易受到霉菌的侵袭。
喂养问题:奶瓶、奶嘴等消毒不彻底可能成为感染源,霉菌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进入婴儿消化道,引发感染。
其他感染:慢性肠炎、过敏性疾病也可能加重霉菌感染的风险,导致病情发展。
3).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霉菌药物(如制霉菌素口服或者氟康唑),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剂量。抗生素使用要谨慎,应避免滥用。
益生菌调节:通过补充肠道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帮助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同时可保护肠道粘膜免受进一步损害。
合理护理:注意奶瓶、奶嘴等喂养工具的彻底消毒,避免二次感染。保证婴儿居住环境的卫生,避免喂食变质或未经高温处理的食物。
饮食应对:母乳喂养仍是推荐方式,加强婴儿营养支持,母乳喂养的妈妈需注意自身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糖分以减少霉菌繁殖的机会。
出现腹泻、高热或体重下降较明显时,应立即带婴儿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威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