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重复畸形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肠道重复畸形的原因有很多理论,但每个理论都不能完全解决各部位重复畸形的原因。原因可能是多源的,不同部位和不同病理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的。
1、原肠腔化障碍理论:胚胎第五周后,原肠腔上皮细胞的快速增生导致肠腔暂时闭塞,然后闭塞肠腔上皮细胞出现许多气泡,使闭塞的肠腔相互连接,即腔化期。此时,发育障碍、肠道间隔与消化道并行,可形成肠囊肿重复畸形。
2、憩室样外袋理论:胚胎8~9周时,小肠远端由于结缔组织覆盖的上皮细胞向外增生膨出,形成暂时性的憩息样外袋,以后渐消失。如果残留,原处的憩室样外袋可发展为囊肿型小肠重复畸形。
3、脊索-原肠分离障碍理论:胚胎3周时,内外胚层之间形成脊索。此时,内外胚层之间存在异常粘连,脊索分为左右两部分,其中脊索和椎体通过外胚层与消化道之间形成索条状神经肠管。当内胚层发展为肠道时,由索条状粘连牵引的肠道部分向后突起,形成憩室状隆起,可发展为重复畸形。由于粘连发生在原肠背面,重复畸形也位于肠膜侧。粘连索条会影响椎体的发育,因此这种重复畸形通常伴有椎体发育畸形,如半椎体、蝴蝶椎等。李龙将肠道重复畸形分为2型,而系膜内重复畸形肠管位于两系膜之间,为91.6%.合并胸椎畸形,并提出该类型是由脊索与原肠分离障碍引起的。
4、原肠缺血坏死理论:许多学者认为,原肠发育完成后,由于原肠缺血坏死病变,肠闭锁、狭窄、短小肠发生变化。坏死后残留的肠片段接受附近的血管供应,可发展为重复畸形。一些小肠重复畸形的儿童可伴有肠闭锁、狭窄和短小肠畸形。